第B06版:读者呼声

百家讲谈

本文字数:1099

事由:

“最便宜的国企挂靠只需20万元”,在电商平台上,中介声称,可以帮忙操作让私企获得国企身份。挂靠国企的收费标准根据不同的系统、不同层级而不同,从最基础的二十万到几百万元都有。比如,挂靠某央企,成为其二级公司收费350万元,成为三级子公司收费190万元。(7月22日中新网)

百家讲:

假冒国企,不仅破坏市场环境,也是在触碰法律红线。在企业名称中擅自使用国有企业字号的,侵犯了企业名称权,如果同时在相关行业开展经营活动,使相关公众误认为其与国有企业存在特定联系,造成市场混淆的,还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刑法》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可见,伪造国企印章的行为是刑事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而利用假国企的身份,与其他主体签订合同,则涉嫌以非法占有目的骗取他人财物的,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假冒国企的行为贻害无穷,对于这种假冒行为必须依法予以打击。不仅要打击假冒国企行为,对于提供国企挂靠服务的灰色利益链条也应予以深挖,揪出其中的内鬼。让这些破坏市场环境的非法受益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关育兵

事由:

租下酒吧或饮品店部分吧台和桌位,在网上以相亲、恋爱为由,诱导男性网友到指定场所,以高出成本价数十倍的价格消费低廉酒水、饮料等。近日,当地公安分局组织精干警力,成功打掉一“酒托”诈骗团伙,抓获14名涉案人员,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7月21日《海峡导报》)

百家讲:

“酒托”骗局之所以屡打不绝,除了背后巨大利益驱使之外,监管和打击力度不足,也纵容了这些“酒托”们为非作歹。现实中,有关部门对酒托“难整治”也是事实,主要原因倒不是酒托反侦查能力强,而是证据难以固定,执法有一定难度。虽然报警的人不在少数,但由于发现难、取证难、认定难,警方难以立案调查,要么协商退钱,要么转由市场监管部门处理。但对于这些证照齐全的营业场所,市场监管部门也显得无可奈何,除非酒托承认骗钱,否则难以认定是不是“托”,受害者也难以维权,最终可能不了了之。

防范酒托骗局,除有关部门加大监管打击力度外,当事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至关重要。事实上,酒托不难识别,也不难防范,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不要被虚幻的柔情迷了双眼。在网络交友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在未了解对方真实身份、意图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有经济往来。如果想与异性网友见面,又拿不准对方是不是“酒托”,最好去自己熟悉的场所,从点单环节就开始提高警惕,注意消费价格,一旦因高额账单发生争执,必要时可报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落入酒托的陷阱。  ——刘予涵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百家讲谈 2023-07-25 2 2023年07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