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超
公安部8月10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机关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成效情况。公安部网安局政委孙劲峰介绍,针对“AI换脸”导致群众被欺诈的问题,公安机关发起专项会战,侦破相关案件7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15名。(8月10日新华社)
什么是“AI换脸”?即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把别人的脸换成自己的脸。将AI换脸和AI换声有机结合,就能合成一段表情自然、效果逼真的虚假视频。如果不法分子利用这样的AI技术行骗,骗局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升。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已经切实发生过。5月24日,中国互联网协会曾发文提示提醒公众,要小心防范“AI换脸”的新骗局。
“AI骗局”的基础是人们的面部信息,简单地说,就是面部照片或视频。从这个角度看,大众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脸”,保护好自己的信息。最近,短视频也开始流行“AI换脸”,一些网友通过这项技术,将影视作品或精彩视频里的明星换成自己,达到了新奇的效果,自娱自乐。殊不知,这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民众当然有责任保护自己的“脸”,但手机APP也应严格按照法规,合理采集用户的个人信息、面部数据,并且升级防火墙,竭力保障用户的信息不泄露、不被盗取。可是,有些APP并非如此。他们有的超范围采集用户信息;有的强行访问用户的通讯录、照片、视频等;还有的对用户的信息保护做的不到位。总之,不规范的手机APP,成了“AI换脸”骗局的助手。在这次会议上,公安部就披露,一大批手机APP因超范围采集用户信息而受处罚。
“AI换脸”骗局以假乱真,防不胜防。问题的关键是公民面部信息泄露。保护公民信息安全,这成了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课题,也是大家关注网络安全的焦点之一。由此可见,防范“AI换脸”骗局,保护用户信息安全,APP得加把劲儿,对于技术漏洞和侥幸心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