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脸盆游戏

本文字数:781

□任炽越

报载,某地一小学在暑期放假前,采取讲解+体验方式,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在宣讲了“六不准”“四不要”安全知识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闷水游戏”,让学生们把防溺水安全牢记在心。参加游戏的小朋友们亲身体验了模拟溺水的感受后,纷纷表示再不会去河里野游了,收到很好效果。

暑假是学生下河野游的集中高发期,不时听到有学生私自下河野游发生意外之事,青春与生命付诸于滔滔流水之中,闻之让人可惜、痛心。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全社会的保护对象。同时他们的年龄特点,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开展安全宣讲,绝不可泛泛而谈,一定要采取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形式,使之入脑入心,“脸盆游戏”滿足了孩子们的兴趣特点,他们印象深刻,易于接受。

一是娱乐性。在宣传安全知识中,安排了游戏的内容,让孩子们一下子产生了“玩”的心理,在玩耍中记住了安全知识。二是刺激性。在老师看护下,同学们有序弯腰俯身,一张张小脸被弊的通红,在体验了水中的不舒服后,对溺水的感受更直接。三是好胜性。在闷水中,有的同学只闷了6秒钟,就憋不住了,有的同学则最长坚持了2分钟。

在“三性”中,他们自然把老师宣讲的内容牢牢记在心里,并从游戏中自己的体验岀发,再也不下河野游,去冒风险受苦了。

“脸盆游戏”受到小朋友欢迎,安全知识在同学们心中扎根的做法,值得各地教育部门好好借鉴学习,并“举一反三”,如何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用生动形式宣讲安全知识,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体会安全的重要性,感受生命的诊贵,牢记警示,不去野游,不去做其他不安全的事情,度过一个快乐安全的假期。

暑期已到尾声,但孩子们还要面临明年后年的多个暑假,让他们通过游戏得到教育,增强安全知识,成长为一个具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好学生,让老师家长放心,也让全社会放心,这不仅仅是暑假的收获。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脸盆游戏 2023-08-28 2 2023年08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