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周末看点

伪造合同“薅”手机 假富商诈骗850余万元

奉贤警方破获一起利用租赁平台实施合同诈骗案件

本文字数:1528

□法治报记者  夏天

法治报通讯员  毕迎春

近年来,手机租赁平台在互联网升温,消费者可以按照喜好租赁不同款型手机并缓解短期购机的资金压力,这一“实惠”竟也让不法分子觊觎。近期,奉贤公安分局经侦支队就破获一起利用租赁平台实施合同诈骗案件,涉案金额850余万元,抓获郑某等三名犯罪嫌疑人。

老客户预约“大订单”

2022年6月起,在网上经营手机租赁平台的庄先生多次收到同一客户的小额手机租赁订单。租赁者郑某自称是一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其公司专业从事手机测试业务。每一次郑某都选择平台推出的“租满即送”活动,与庄先生签订租赁合同分期支付租赁款项。在不到三个月内租赁手机300多部,总价超过300万元,郑某都按照合同约定时间支付了月租金。

经过多次线上合作往来,郑某开始与庄先生通过电话、微信联系。过程中,郑某向庄先生透露,自己的公司即将有一个手机测试“大项目”的投标工作,中标后需要更大量的手机用于测试,并邀请庄先生到位于嘉定区的办公点参观。庄先生见郑某是个潜在大客户,且诚意十足,便答应了郑某的邀请,与他线下会面。

会面当天,郑某安排了豪华车辆接庄先生前往办公点。车上,郑某还向庄先生介绍了自己的老板郭某。经二人介绍,他们的公司注册于奉贤区,且在奉贤也有测试机房,因拓展业务,在嘉定区新租了这处办公点,后续会从奉贤的测试机房调员工来开展手机测试业务。

万事俱备请君入“坑”

没过几天,郑某通过微信给庄先生发了一张名为安徽某垚商贸有限公司与公司签订的手机测试服务合同,标的价值500余万元。为了进一步证明郑某所在公司已中标,郑某还将一张显示首付款50万元的转账记录图发给庄先生,表示万事俱备,只欠手机。

有了之前的线下参观和接待,庄先生对郑某充分信任,2022年9月底,郑某和庄先生签订了一次性签了八份分期付款采购合同,共523台手机,金额520余万元。

然而,仅过了一个多月,郑某开始不付分期款了。庄先生多次催讨无果,便对郑某公司业务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经过仔细核查郑某发来的转账记录和合同,发现合同上的“安徽某垚商贸有限公司”已经注销,且银行账号也有问题,因此于2023年1月向警方报案。

真相被揭开“富商”人设崩塌

接案调查后,民警从资金、人员、物流等多角度分析,又发现了诸多疑点。今年6月,奉贤警方先后抓获涉案嫌疑人郑某、郭某和林某。在民警的审讯之下,犯罪嫌疑人精心设计的骗局被揭开。

因爱慕虚荣,郑某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在社交平台把自己包装成“有钱人”,经常出入高消费场所,并用借来的豪车拍照“炫富”。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他便与郭某合谋共同成立了上海某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支付手机首付款后立即低价转卖套现的模式骗取财物。

利益熏心的郑某在几次成功的尝试后,已不能满足线上一次次租赁订单小额套现,就与郭某专门在嘉定区一商务楼租了一间办公室,造成实力雄厚的假象,博取庄先生的信任。又伪造安徽某垚商贸有限公司手机测试服务合同并虚构转账50万元的银行流水。最终在二人的精心包装与引诱下,庄先生一步步跌入了诈骗陷阱。

得手后,郑某等人将“薅”来的手机以低于市价100或200元的价格卖给通过某二手买卖平台结识的林某,所得钱款用于归还郑某与郭某的前期欠款与日常挥霍。

目前,犯罪嫌疑人郑某、郭某、林某等人因涉嫌合同诈骗罪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警方提示:

郑某等人伪造合同“薅手机”的违法行为正如前两年“撸卡贷”中借贷养贷行为的衍生版,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为赚取不法收入,自作聪明终究得不偿失。在网络借贷行为盛行的当下,承借双方都有不同的风险存在,广大群众在交易前须仔细核实信息,谨防被骗。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看点 B02伪造合同“薅”手机 假富商诈骗850余万元 2023-09-01 2 2023年09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