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法治报通讯员 杨莹莹
微信朋友圈里各国旅游、高奢加身,线下朋友圈里却各处借贷、销声匿迹。男子宗某为了维持自己的奢靡生活,诈骗两女子180余万元,甚至连自己刚分手的前女友都不放过……
近日,经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告人宗某犯诈骗罪,被闵行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责令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
医院结识“富二代”
不惜贷款助其创业
2019年,冯女士在医院工作时,结识了男子宗某。两人互相加了微信后,经常一起约着吃饭,关系逐渐熟络起来。在二人的聊天中,宗某总会不经意地向冯女士透露自己最近去了哪些国家旅游、购入了哪些奢侈品。宗某全身的高奢穿搭,手边总拿着最新的数码产品,他不俗的言谈举止,让冯女士对其“富二代”的人设深信不疑。
2021年下半年,宗某告诉冯女士,自己开始创业,已经注册了一个公司,但目前急需钱款周转。
宗某一边诉说自己创业的难处,一边将公司的营业执照发给了冯女士,请求冯女士帮忙贷款。看着营业执照上法定代表人宗某的名字,冯女士念及与宗某往日的情谊,便答应为宗某的贷款担任担保人。
两人到达办理贷款的地方后,工作人员便将冯女士的身份证要去,查询其征信分数。但令两人失望的是,冯女士的征信分数并没有达到作为贷款担保人的要求。“不过还有一种方案供你们选择,可以以冯女士的名义贷款,拿到钱后再借给别人。”
两人听罢便当即决定以冯女士的名义贷款,再将钱借给宗某,后期由宗某转账给冯女士进行每月还款。按照这种形式,冯女士先后从网贷公司贷了100多万元给宗某。除此之外,冯女士还先后从花呗、借呗、信用卡套现了20多万元转给宗某。
2021年10月起,宗某每个月都会按时给冯女士打去2万余元,这笔钱包括每月借贷的利息和本金,用于清还当初的贷款。时间过去一年后,宗某却再也没有按月足额给过冯女士钱款。
又过了几个月,冯女士收到了来自派出所的电话,电话中声称宗某来所投案自首。而同样被宗某的富二代人设欺骗钱款的,还有宗某的前女友王女士。
交往恋爱近十年
分手时被骗80余万
2013年,王女士通过QQ聊天认识了宗某,两人随即网恋奔现。在最初的交往阶段,宗某总是不经意展现自己的富裕家境,并表示自己平时会进行一些投资。
泰国、迪拜、毛里求斯、斯里兰卡……宗某还会带着王女士去到世界各地游玩,乘坐飞机也经常选择商务舱,还会不定时为王女士送上奢侈品包包。
王女士事后回忆,宗某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具体的投资行为,“如果我问他,他就说让我不要问。宗某在日常生活中花钱比较大手大脚,我一开始还是相信他确实在投资理财,所以有能力维持。”
2022年6月,两人的恋情逐渐走向尽头。与此同时,宗某告诉王女士自己目前的投资急需用钱,希望她通过网络贷款帮自己筹集钱款。
在宗某的要求下,王女士先后通过各家银行信用卡、网贷公司等11家平台,借到了80余万元给宗某。宗某在按时还款两个月后,很快便销声匿迹。不久后,王女士就接到了来自派出所的询问电话。
“人设都是骗人的”
钱款都已消费或还债
宗某到案后,面对检察官的讯问,坦言之前塑造的富二代人设都是骗人的,自己名下的公司也是因为帮朋友忙,才注册的。
宗某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平常都是打零工维持生计,还会干一些网约车司机的订单。“但这些无法负担自己的高消费,所以就靠贷款来支撑生活。后来我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法,在2021年让我朋友冯女士贷款了100多万元给我,2022年6月我又让自己的前女友通过各种小贷平台、网贷借了80万元左右给我。”
经查,2013年至2019年期间,被告人宗某分别结识被害人冯女士、王女士,为塑造形象,多次以网贷支付高消费,并以此获取两名被害人信任。
2021年10月至今年4月期间,被告人宗某明知无还款能力,仍谎称经营公司,以需公司周转为由多次诱骗被害人冯女士、王女士在各种平台贷款,获款后交其使用,共计骗取两名被害人180余万元。被告人宗某将所骗钱款均用于还债及日常挥霍。鉴于被告人宗某具有自首情节,且自愿认罪认罚,经闵行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告人宗某最终被判处前述刑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