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维权周刊

预付卡之“痛”,如何解决?

本文字数:809

包括一兆韦德春申店在内的多家门店突然关门歇业,众多消费者预付卡里的钱有可能就此打了水漂。类似现象在健身房、美容店、餐馆等服务行业时有发生,如何破解成了一个老问题。

如今,预付式消费早已从美容美发、健身等行业扩展到几乎所有消费领域,部分商家往往以折扣优惠、降价促销等作为噱头,在实际履约中时常出现失信行为,甚至卷钱跑路。由于侵权成本过低,消费者往往只能自认倒霉。

预付消费受热捧,背后是“双赢”的商业逻辑。对消费者来说,预付消费的价格往往有优惠,也可省去每次结算的麻烦,体验更好。对商家来说,一次性预收顾客的资金,意味着锁定了未来一段时间的客源。但现实中,办理预付卡时,商家给予消费者各种承诺,推出的预付卡也五花八门:至尊卡、皇冠卡、终身卡、全家卡……等到办完卡,又时常出现退卡难、退款难等现象,更有甚者,门店经营不善关门歇业,让消费者损失不小。类似做法,不但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然而,遇到此类退费难题时,消费者的维权途径主要是与商家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行政部门投诉、提起诉讼或者仲裁。但无论消费者选择哪种维权方式,都要面对付出时间和经济成本的问题。所以,只要自己在“预付费”消费中损失的金额不是很大,不少消费者最后都会选择忍气吞声。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增强消费者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外,还应该让那些不良商家付出足够的代价。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预付费”消费经营的监管,同时在法律方面也要提高在“预付费”消费经营方面的违法成本,对不良商家加大、加重处罚力度。比如,要依法追究不良商家主要负责人的民事、刑事责任,将其纳入从业禁止之列及失信人员名单等。而对于那些明知自己即将关门停业但仍设局敛财、停业后恶意转移资产的不法商家,则应加强执法,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让其受到法律制裁,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金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维权周刊 B01预付卡之“痛”,如何解决? 2023-09-05 2 2023年09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