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人大供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区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是连接人民群众和政府的桥梁纽带,也是落实民生工作的关键点和着力点。长风新村街道风荷苑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60岁以上老人占居民总数4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双老”(房龄老、老龄化居民多)小区。在这里,有一名扎根于社区的80后“小”书记,她就是上海市普陀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甘瑞晴。作为人大代表,她主动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始终将群众期盼牢牢放在心上,为解决群众诉求不停奔走。
风荷苑小区目前正在推进综合修缮与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工作中,甘瑞晴发现,老小区居民对加装电梯的意愿普遍非常强烈,但因为小区地下管网复杂、电容量达不到标准等原因,无法顺利加装电梯。对此,甘瑞晴代表提出了关于推广加装电梯与旧住房修缮相结合的建议,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以推动尽快实现居民的加梯期盼。
按照一般加梯标准,风荷苑小区80个楼栋中,只有69个楼栋符合加梯条件。为满足更多居民的加梯需求,甘瑞晴主动牵头联系区房管局、西部集团徐虎加梯工作室、修缮设计师,积极探索非标加梯模式,通过绿化调整、设施移位等方式,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加梯需求。
特别是小区150号、151号两个门栋,位于小区大门口,该处是车辆通行的主通道,无法加装电梯。甘瑞晴深知,只有对小区大门的主通道进行空间上的整体调整,才能让居民们如愿坐上电梯。于是,她主动找到修缮的总包方、修缮设计师商议解决办法。
风荷苑小区常住人口约3700人,居民日常出行大都依赖电瓶车,小区内共有5个非机动车库。居民们听闻大门口的两个非机动车库可能因为加装电梯而被拆除,纷纷前来找甘瑞晴。甘瑞晴边安抚居民,边耐心解释,“车库不会一拆了之,会有一套完整方案保证大家的停车需求。”
随即,在充分摸清小区停车需求的基础之上,甘瑞晴带着修缮总包方、修缮设计师、物业公司在小区全方位查看,最终通过运用“加减法”,即在原封闭式车库位置新建2个开放式车库,同时在小区新建3个开放式车库,满足小区居民充电的需求。因主通道处车库的拆除,150号至151号楼的加梯签约工作也顺利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施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