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学院

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感言摘编(四)

浙江大学赵骏:承担好涉外法治研究的时代使命

本文字数:842

任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事业都必须紧贴国家发展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法学学术研究、法治人才培养应当回应国家需求、契合时代大势,唯有如此方能体现其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是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大变革的时代。”“21世纪的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世界之变最终将体现为秩序、制度和规则之变,这要求我们不断探索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建构路径,在守正和创新的辩证基础上进行具有时代特色和进步意义的学术探索。

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为强化中国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强化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两个大局”交织背景下,国际力量对比加速变化,国际格局演进加速迭代,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规范需求日益增长,涉外法治研究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已成为当前的重要命题。

涉外法治研究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说意义重大。法学学者必须承担起时代使命,充分领悟、积极贯彻“自主”“统筹”“守正创新”的理论和方法论,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积极探索应用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体系化思维模式,助力涉外立法、司法和执法工作推进,强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助力提升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力保障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法治的守正和创新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作为新时代的国际法学者,我将砥砺前行,立足国家在新时代的战略需求,把握国际法治的前沿动态,紧跟全球治理的发展趋势,在建设和完善涉外法治体系、促进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良性互动、切实提高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作出更多新的贡献。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学院 B07浙江大学赵骏:承担好涉外法治研究的时代使命 2023-09-06 2 2023年09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