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见习记者 王葳然 通讯员 葛一瑾
本报讯9月22日,2023“苏州河论坛”在上海普陀举办。论坛由普陀区政协与市政协界别与地区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以“武宁创新共同体与产业创新高地建设”为主题,聚焦高水平打造武宁创新共同体,邀请专家学者为普陀区提升城区科技创新水平,更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力打响以“中华武数”为牵引的普陀科技创新新品牌提出思路建议。
论坛上指出,普陀区将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谋划并推动“中华武数”科创布局,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武宁创新共同体是普陀深化协同创新的大枢纽和主阵地,要营造更加优越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努力形成具有创新策源意义、引领赛道风口的“核爆点”。
普陀区政协在中共普陀区委的领导下,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推动苏州河文化发展和沿线开发建设,为助力普陀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打响“人靠谱、事办妥”金名片发挥了积极作用。普陀是上海连接长三角的陆上交通要冲,成立“武宁创新共同体”,就是为了发挥科创策源的集聚效应,加快布局产业新赛道,加速打造科创新高地,推动普陀加快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普陀区政协还现场发布2023年重点课题《打造武宁创新共同体,助力普陀成为长三角产业创新高地研究》研究成果。报告认为,打造武宁创新共同体,是打响普陀科创品牌、助力普陀区建设产业创新高地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普陀区创新要素浓度,有利于对接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布局,有利于营造科技创新牵引产业创新的生态环境。从建设武宁创新发展轴到打造武宁创新共同体,既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应全球科研范式变革的主动作为,也是深度参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报告建议,到2025年,将武宁创新共同体初步建成具有长三角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并在2030年进一步合力打造以普陀为起点的“沿沪宁产业创新带”。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