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两代人“难相处”?

本文字数:930

□沈  栖

鉴于社会理念、生活习惯等的差异,代际交往自会出现某些矛盾,俗称“代沟”。本文说的“难相处”不是子女青春期的那种逆反情形,而是作为独立的成年人如何面对年迈的父母。

美国医生阿图·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一书中说:“老年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丧失。”生命处于下行阶段,委实有着诸多的“丧失”:退休后,是事业的丧失;子女成家立业,是情感的丧失;同龄人、配偶的死去,是相伴的丧失;功能的退化,是行为力的丧失;疾病的频发,是免疫力的丧失。老化从方方面面对一个人身心的自我平衡造成重大威胁,更何况有些老人自身又存在着某些心理问题,不能坦然面对失落而产生忧虑、抑郁、偏执。

父母老了,与子女之间出现“难相处”,当有父母一端的成因,诸如:对子女生活方式的过于干预,强行子女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稍有不满横加指责,干涉子女的隐私,等等。然而,两代人“难相处”绝不能轻忽子女一方的责任。和老迈父母相处,子女首先要放弃不切实际的期待:一切都按小辈的意愿处置问题。有些子女常常埋怨自己的父母没本事,退休后“宅”在家里更是落伍了;父母满口老话,办事传统,子女鄙视进而远离之;对父母的关心、呵护视为“干预私人生活”而不屑一顾;少有交流,根本不了解父母的意愿却替父母“包办一切”;当与父母争执时,往往会抱怨“跟老人无法沟通”;略不如意,便对父母大呼小叫,甚或施暴;等等。现实生活中,父母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的情形,似并不鲜见。

《孝经》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顺达到极致,才能通达于神明,光照于天下。作为子女,理应原谅父母的不完美,接纳他们常年形成的独特个性,正视并允许他们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倘有不妥,子女可以提出改善的意见,切莫似“老子训儿子”那般的粗暴。“常回家看看”,不仅仅是看看他们的生活现状,是否有一些他们无能为力的事亟需处置,更应该陪着他们多说说话,在沟通中不断表达爱心。

常言说: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百般呵护,疼爱有加。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在新书《面对父母老去的勇气》中说:“当父母老了,子女应该找机会,换一种方式来爱他们。”这一蕴含现代文明的新孝道才能排除两代人“难相处”的障碍。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两代人“难相处”? 2023-09-25 2 2023年09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