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记者近日发现电影院实行“分区售票”的情况越来越多,分区的方式也越来越细致。面对这股日益强劲的“分区售票”风,观众是否买账呢?
不同区域不同价格
“分区售票”就是对观众席不同区域制定不同价格,不同影院之间不仅价差不同,“黄金区域”占比不同,有的影厅一排座位就有好几种价格。
打开“猫眼”购票平台,可以看到在北京市的影院中,东城区18家影院中5家为分区售票,海淀区33家影院中有10多家分区售票,丰台区34家影院中将近20家分区售票。
以某影院10月10日19时放映的《坚如磐石》为例,价格分为“默认分区29.9元”“优享区43.9元”。细看座位分布,在103个座位中,除了第一排的13个座位是默认分区,其他的90个座位都是优享区。
有质疑也有理解
面对这股日益强劲的“分区售票”风,观众是否买账呢?
记者在几家影院随机采访了多位观众,持质疑态度的和持理解态度的人数几乎持平。质疑者主要认为分区售票不公平,理解者则主要认为不同体验就该有不同价格。
比如观众秦先生就表示质疑:“相较于演唱会舞台,电影院没那么大的区分度,要说最前面一两排跟后面不一样还可以理解,有必要分四五个区域吗?”但也有观众表示理解,接受采访的秦女士认为,这样的差异化票价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趋势,属于市场行为,可以接受。
保障知情权选择权
对于此事,记者咨询了中闻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程璇律师。程璇认为,电影院分区定价并不构成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体育比赛、话剧、舞剧、歌剧、明星演唱会等活动也都是这么定价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权、知悉真情权、公平交易权。电影院有自主定价权,分区售票属于市场行为,只要在购票前,电影院对所售电影票的价格进行了充分的、透明的、合理的公示,不管是什么位置的座位,明码标价让观众自主去选择,就不存在违法行为。
那么为什么分区售票会引发争议呢?程璇认为,影院最初做分区售票时,票价相差多为几块钱,观众没有太注意更未太计较,后来随着差价逐渐变大,特别是有些影院增加了“服务费”,而服务费是提供什么具体服务又没有提前告知消费者,引发了不同看法的讨论。
“需要注意的是,电影院如果刻意设置规则,在低价区的电影票还没有售卖出去的情形下,故意锁定系统或售卖窗口以出售高价区的票,那就会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权利。”程璇称。 (张悦)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