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青春

学生称“鼻吸能量棒”提神“倍儿上瘾”

医生:短期可以提神,不建议儿童盲目长期使用

本文字数:1320

电商平台上销售的部分“鼻吸能量棒”

“上学前吸一口,下课后吸一口。”近期,天津两名小学生带着“鼻吸能量棒”来到超市,要求老板进货,并称这种东西“倍儿上瘾”,还有薄荷、西瓜等多种口味。事情被报道后,引发大众的关注。

“鼻吸能量棒”到底有没有用?适合中小学生使用吗?多位医生均表示,所谓的“能量棒”主要成分是薄荷脑、樟脑、冰片等,短期使用的确可以达到提神的效果,但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造成多种伤害。

不建议儿童盲目使用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不少线上商家在售卖这种“鼻吸能量棒”,价格多在几元至十几元之间,部分产品月销量已达上千件。从商品销售页面来看,所谓的“能量棒”主要成分是薄荷脑、樟脑、冰片、迷迭香等成分,部分产品还加入添加成分,从而设计成西瓜、青柠、芒果、黑加仑等多种风味。目前,有部分商家在商品详情页加上了“12岁以下的儿童不建议使用  要保持充足睡眠”“产品仅仅是辅助作用,不可依赖”的提示说明。

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儿科主任高捷表示,薄荷、冰片和樟脑油等成分吸入人体后能起到收缩血管的作用,从而达到提神醒脑、避免瞌睡的效果。但儿童频繁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和鼻黏膜损害,不建议长期使用“鼻吸能量棒”。

另有专家指出,“鼻吸棒”中的樟脑和薄荷过量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比如长期或大量吸入樟脑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肝脏损伤、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尹凯教授也认为,“鼻吸能量棒”的危害不仅在药品方面,其使用方法也并不合理。市面上大多数“鼻吸能量棒”的设计都需要进入鼻腔,儿童鼻腔、呼吸道黏膜屏障保护功能发育尚未完全,入鼻后有可能损伤鼻腔、鼻窦。“不仅如此,如果孩子们在学校里交替使用,还可能会造成细菌传播。”

未必“成瘾”但需做好引导

“鼻吸能量棒”真的会让人上瘾吗?根据相关报道,“鼻吸能量棒”具有毒品的某些外在表现特征。一些地方禁毒办微信公众号专门发布文章称,鼻吸上瘾这种行为,危害超乎想象。对于人格尚未成熟、好奇心比较强的青少年,这种行为可能降低他们对毒品的防范心理,使他们更易落入涉毒陷阱。

武汉市优抚医院心理专家霍云翔主任医师认为,从成分上来说,“鼻吸能量棒”达不到成瘾物质的标准,使用“成瘾”这种词没有依据。

霍云翔分析,成瘾行为包括依赖、过分使用、戒断反应等现象。有些孩童的频繁使用更多的是一种多动行为,随着新鲜感的降低而最终消逝。大人过分地渲染和关注,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好奇心,促使部分儿童使用时间延长。流行物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一阵风,大人们还在“狂欢”,孩子们早已悄悄地放弃了。霍云翔建议,更多的时候,家长需要做好引导者。

有评论认为,事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关部门、学校和家长需要更加清醒,审慎把关。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对类似“鼻吸能量棒”等产品能否进校园,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该全凭商家和学生自觉。对面向未成年人市场的产品,还需让各个环节的规范更加严格谨慎,让教育引导更为科学充分。

(综合整理自武汉晚报、羊城晚报、中国青年网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青春 B07学生称“鼻吸能量棒”提神“倍儿上瘾” 2023-11-07 2 2023年11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