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安晚报》报道,近年来,因房屋装修引起的纠纷日益增多,导致“喜事”变成“头疼事”。那么,房屋装修过程为什么纠纷频发?遇到纠纷消费者又该怎么办?
装修未完成
负责人“失联”
小逯是哈尔滨人,闺蜜远嫁西安,今年8月份,二人在西安租下一处3层民房,打算装修成民宿进行经营。9月份,小逯通过网络平台找到薛某的装修公司。经过沟通,双方签订了19万余元的装修合同,约定9月2日至10月17日,薛某包工包料完成民宿的装修。还约定工程款付款方式为单项预付款施工,即每个项目开工前,业主就要预付项目款。
从9月开始,小逯根据薛某通知的工程进度,分多次共支付了18万元的装修款。刚开始,装修进行得挺顺利。此后,薛某每隔几天就会以“进材料”为由催促付款,装修的进度却不见变化。
9月13日,小逯向薛某表达了疑问,双方就装修质量产生分歧。此后,薛某便以“工人没钱吃饭”等理由一再要求小逯支付装修款。截至10月底,装修只是开了个头,没有一个项目完工,薛某却“失联”了。
11月18日,记者在小逯租的民房看到,每个房间都被拆除得很杂乱,地面坑洼、电线裸露,楼顶石膏板塌陷漏雨,墙面发霉……小逯说,在没装修之前,房子一直有人居住,保护得挺好,她原本只是想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一些墙面造型,简单收拾一下。没想到房子被拆得乱七八糟,安全性都无法保障,更别说开门营业了。
约定不明确
日后成“陷阱”
消费者如何才能避免遇到装修纠纷?华格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侵权业务部负责人李莹珺律师说,梳理法院相关判例可以看到,装修合同中往往存在“工期不明确”“装修材料含糊其辞”“虚报建材损耗”“付款方式”等“陷阱”。
“消费者在选择装修公司时,一定要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李莹珺表示,装修过程中,消费者还要实时跟进施工进度,及时查验装修过程中完成的项目,通过书面验收单等方式进行确认,遇到不满意的地方要及时沟通,亦可签订书面补充协议。同时,要注意保管好装修期间产生的证据,如装修合同、微信聊天记录、通话录音、支付凭证等,以便维权时举证。
李莹珺特别提醒,为防装修公司拿钱“跑路”,当签订书面装修合同时,消费者要注意辨别合同签订的主体,要弄清楚是在和谁签合同。遇到装修公司“跑路”,消费者可以到公安机关报警。如果装修过程中发生纠纷,协商不成可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姚瑞丹)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