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王葳然
通讯员 黄诗原 傅婷煦
本报讯 近年来,时有鸭肉冒充牛肉的事件发生,内蒙古大学食堂用鸭肉冒充牛羊肉被罚,引发社会热议。近日,在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以下简称“上铁法院”)审结的一起案件中,餐盘里的“牛肉”又成为了热点。
王某在上海某区经营一家小有名气的餐饮店,店铺在“大众点评”“美团”“百度”等平台拥有大量粉丝,长年入选部分平台的“小吃快餐热门榜”。
2022年7月,为牟取利益,王某采购了大量以鸭肉为原料的“蚝油肉片”冒充牛肉原料,烹饪制成“蚝油牛肉饭(面)”“牛肉炒面”“牛肉炒河粉”等菜品对外销售,此后也长期使用鸭肉原料替代牛肉制作菜品销售。今年5月,王某被公安机关查获。经查,王某通过该方式销售金额共计12.4万余元。检察机关依法对王某提起公诉。
上铁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进购鸭肉原料,加工冒充牛肉并进行销售,虽然未造成食品安全威胁,但属于典型的以假充真经营行为,涉案金额达到12余万元,已经构成刑法上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应当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被告人认罪认罚,在审理阶段自愿退缴违法所得10万元,且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宽、从轻处理。最终,法院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并处罚金7万元。
【法官说法】
食品安全,处处事关民生。近年来,时有“鸭肉替代牛肉”被搬上餐桌的事件引发关注。法院积极履行审判职能,助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更好地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一、投机取巧不可行,诚信经营谋长久。相较于一般市场经营单位,网红店铺更具社会影响力,也正因如此,网红店铺的经营者更需要诚信守法,不能为了自身牟利,而损害消费者利益。食品从业经营者都应当遵纪守法、规范经营,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守住诚信经营的底线。
二、食品安全无小事,以假充真须打击。目前沪上已出现多起以鸭肉冒充牛肉销售的案件,亟待职能部门加强监管。针对此类问题,有关职能部门需要联合执法,坚持打早打小,抓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守护好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