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文俊
帮教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在和服务对象的日常接触中,会遇到各类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避免影响到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无疑是最完美的结果。但事情的发展不会一直如我们所愿,帮教也会面临各种情景,我们可能会面临服务对象提出各类请求,有的合理,有的并不合理,有的甚至会违背伦理准则。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妥善处理,既能够维护对象的利益,又能够保持专业关系。
了解需求背后的原因
处理这类问题时,我们要先对服务对象的请求进行分析。我们得首先了解:对象的生活中出了什么问题,导致他/她会向社工提出这样的请求?
例如,当服务对象需要申请临补,我们需要思考,是不是他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危机?了解了问题出现的源头,才能根据问题的特质对症下药。如果是失业导致的收入断层,则需要从领取失业救济金、重新求职实现再就业方向入手;如果是看病配药导致生活成本增加,则需要为其进行民政救助和医药费用减免操作;如果是家中变故导致经济危机,则需要评估其他家庭成员的困境,然后求助相关职能部门。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应对处理方式,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都需要往这个方向去尝试,只有这样,我们的服务质量才能提高。
拒绝不代表放弃
在应对不合理请求时,我们需要坚持原则,保持开放的沟通。当对象的请求和我们的职责以及伦理守则相悖时,我们需要果断拒绝,明确自己的立场和界限。原则和专业伦理守则是我们必须要恪守的红线,对象可能会对拒绝感到不满或失望,但从长远来看,这有助于建立信任和尊重,让对象对于社工的职责范围和服务项目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交换信息和讨论,能够寻求一个可供替代的解决方案。我们拒绝对象的某些请求,并不代表我们不愿意处理对象面临的问题,我们要在拒绝的同时,提供符合我们职责范围的资源和解决方案。
情绪辅导和支持
我们还需要考虑对象当时的心理状态: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请求的处理。在处理服务对象的请求时,要注意他们的情绪和态度,以及他们的行为和言语背后的含义。我们要注意沟通的措辞和语言组织,用相对温和但有力的回答进行应对。对于有情绪问题的服务对象,必要时也可以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辅导。
总结就是: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服务对象的请求,更需要关注服务对象请求背后的问题。在处理服务对象的请求时,我们需要坚持原则,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伦理守则,同时保持开放的沟通,寻求替代方案,合理合法地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解决问题的同时避免影响到相互之间的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信任和尊重,确保长期的合作关系。
(作者为自强黄浦工作站豫园社工点社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