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日报》报道,“法企同行”“千所帮万企”“万所联万会”“苏商法务名企行”“产业链+法律服务”……近年来,江苏律师把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细致梳理企业法律需求,主动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全力服务企业升级转型,为服务保障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高水平法治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和显著优势,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江苏省律师协会会长薛济民表示,律师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必须以法治力量护航企业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法治动能。
融入产业强链计划
为积极响应江苏“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江苏省司法厅2021年出台《关于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专项行动的意见》,创新提出“产业链+法律服务”模式,为省内各大产业链相关项目提供全流程法律服务。
截至目前,江苏省律师聚焦10条省级优势产业链,组织925家律所与95家县级工商联、1520家商会开展联系合作,有针对性地组建产业链法律服务团,对接全省及地方优势产业链112条、1025家法律服务机构服务和1056个产业链重点企业,为2300余家企业提供防范风险法律建议近3000条,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维护经济秩序和就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小微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节点。苏州工业园区建立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加强对生物医药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的法律服务扶持,通过编制风险清单、发布产业预警、健全法律辅导等方式,为生物医药新兴企业的孵化、发展、壮大提供法律支持,推动园区律师行业、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
“我们将持续加强省市优势产业链、特色产业链产业律师培训,为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江苏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张利军说,全省正在开展“律企携手同行,服务制造强省”主题活动,围绕“1650”产业体系重点产业链构建企业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推动相关政策法律服务融入工业和信息化各领域各环节。
聚焦服务中心大局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法律上的难题?”“碰到任何法律上的难题,随时都可以联系我们!”日前,东台市海外法律服务团远赴哈萨克斯坦开展法治调研,主动为在该国的华人乡亲提供法律支持与帮助。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有差异,法律体系也不尽相同。江苏企业在“走出去”的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
海外法律服务中心作为开放性服务平台,相较于传统的律所分支机构,资源集聚更高效、服务供给更丰富、落地建设更灵活、规范执业更安全。海外法律服务中心建立以来,共帮助280余家企业境外投资项目顺利落地,接待各类企业法律咨询5600余次,参与诉讼案件办理210余件,为切实保障中国企业及公民合法权益作出积极贡献,受到我国“走出去”企业的普遍欢迎。
问需献策纾困解难
“考虑到和欠款公司是长期合作关系,我们没有提起诉讼。幸好‘律企同行’律师团帮了大忙。”李明(化名)的企业有1.5亿元货款收不回,决定运用法律武器解决问题。他找到淮安“律企同行”法律服务团律师尚国先,尚国先当天对接,两天内准备好诉状、收集好证据材料和财产线索等。法院立案后,对欠款公司财产采取了有效的保全措施,欠款公司主动提出调解。15天后,第一笔7000万元的货款被追回。“现在追回了1.3亿元,余款也在陆续到位!”李明说。
律师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江苏律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根据企业不同特点,紧扣企业发展需求,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依法治理情况,对各类法律问题进行及时排查以及风险防控,帮助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以“体检报告”的方式及时反馈,助力企业合规建设,帮助民营企业健全法律风险预警防范和矛盾化解机制。
据统计,在去年开展的“小微企业法律服务月”活动中,江苏律师集中利用一个月时间对中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帮扶,实地走访企业2900余家,发布风险防控法律建议3112条,化解涉企矛盾纠纷2586件,为小微企业提供1万小时以上的免费专项纾困法律服务,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张旭)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