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12月19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地铁获悉,上海地铁正持续开展逃票稽查行动。12月上旬,上海轨道交通执法大队联合轨交公安对两名长期逃票的乘客进行查处,补收票款和相应处罚共计3000多元,并对他们进行了批评和教育。(12月19日澎湃新闻)
地铁逃票,不仅是上海地铁才存在的特有现象,在不少开通地铁的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铁逃票现象。地铁每天的人流量大,而一些乘客不具备基本的规则意识、文明意识及法律素养,他们甚至认为逃票是小事情,不算什么事;另外,一些人抱恃从众心理、法不责众心理,在有人做出恶劣示范之后,形成“破窗效应”,导致群起而仿之,从而浑水摸鱼,趁机逃票。
地铁逃票现象的存在,也暴露了地铁在检票查票环节存在的漏洞,一些人通过“跨跳钻”闸机等方式逃票,也间接戳中了地铁在安检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乘坐地铁,必须先经过安检,但那些逃票者,是否经过了安检?如果一些“逃过”安检、逃过查票的乘客中有危险分子混入,对于公共安全来说,后果也将不堪设想。
现在地铁车站及部分列车都安装了视频安全监控系统,执法人员通过调取视频记录及票务系统大数据,能够更好发现逃票行为。但对地铁逃票行为,要事后追惩,更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事前预防。
对此,地铁要加强稽查队伍建设,对地铁逃票者进行及时的制止;还要强化地铁查票系统,织密查票网络。另外,要堵住“破窗效应”,要倡导文明新风,加强宣传教育,对逃票行为进行舆论上的“压制”,提升乘客的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对于地铁逃票这样的“小恶”,应有有力的制约措施,不应止于补缴票款,批评教育等处罚,还有必要将情节严重的恶意逃票者、反复逃票得纳入乘客“黑名单”及诚信“黑名单”,让逃票者“一处逃票,处处难行”,增加逃票者的违法成本。对地铁逃票这一“小恶”要“大治”,这样才有利于筑牢地铁安全防线,维护文明乘车秩序及良好的轨道交通运营秩序。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