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一站式”法治服务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本文字数:2340

【概要】

地处上海最中心的静安区,是最能代表上海、最具上海特征的地区之一。打造“卓越城区、国际静安”的背后,离不开一流的基层社会治理,而法治是其中重要保障。

近年来,静安不断创新探索基层法治建设路径和样本,积极打造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今年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人民城市”建设写下生动注脚。

□  记者  胡蝶飞

“我看窗口电子屏上,并没有细分‘功能’,显示的都是‘综合业务’,这是为什么?”

近日,在静安区率先成立的全市首家区一级的法治服务中心大厅里,记者注意到这一细节。

从全市首家成立在街镇的“一站式”法治服务中心,到全市首家区级法治服务中心;从“卓越城区”里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再到南京西路“千亿商圈”打造背后的法治护航……静安如何探索打造现代城区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又如何走出一条“一站式、全链条”的基层社会治理路径?记者与静安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翔展开对话。

“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

记者:前不久静安区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称号。在三年的创建过程中,积累形成了哪些社会治理“静安”经验?

王翔:这当中,我感到比较成功的是我们紧紧抓住破解矛盾纠纷外溢上行这一最突出的社会治理难题,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大力推进法治服务中心建设,对基层法治工作来了一次“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不仅实现了对各类矛盾纠纷的“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还打造了更加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居民群众也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最早的试点街道——临汾街道法治服务中心,它是全市首家“一站式”法治服务中心,于2021年正式投入运营。现在这个法治服务中心是处于临汾街道整个辖区的核心区域,每个方向过来的居民步行时间都不会超过15分钟。

几年来,中心平均每年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政策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长达2000小时以上,每年服务群众1600余人次,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500余起,原先可能几个月都无法协商一致的房屋漏水、宠物扰民等邻里纠纷,最快7天就能得到解决,不仅最大限度消除了“民转刑、刑转命”的安全隐患,也极大增强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记者:我们知道,前不久静安刚刚成立了全市首家区一级的法治服务中心。为什么在区级层面建法治服务中心,它和您刚提到的街镇中心有何不同?

王翔:目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区、街镇、居民区三个层面的法治服务中心(站)的建设,这是在总结临汾街道先行先试经验,并在进一步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的一些短板弱项,作出的又一次探索实践。

区级层面的法治服务中心就像一个“指挥部”。打个比方,它就像计算机系统中的CPU(中央处理器),里面集聚了全要素的法治资源,具有“头部治理”优势,不仅要实现对全区面上矛盾纠纷的全态掌握、综合研判、预测预警,还要依托进驻其中的各方面“高精尖”人力资源,对诸如“三跨”等疑难矛盾纠纷进行会商、会诊,起到一个组织者、推动者、监督者的角色作用。

街镇层面的法治服务中心更加注重于“一站式”调处化解的“主阵地”作用。而居民区的法治服务站则更加注重于发挥群众工作优势,用好群防群治力量,发挥网格员、楼组长、平安志愿者等贴近群众、熟悉情况的优势,及时发现苗头隐患,通过“连心桥”作用来筑牢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

“实行‘一岗通办’,最大程度方便群众”

记者:我注意到一个细节,窗口电子屏上,并没有细分“功能”,显示的都是“综合业务”,这是为什么?

王翔:这就是我们的最大不同之处。我们在第一道程序上把传统细分的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矛盾纠纷受理等窗口统一归并为综合业务受理窗口,实行“一岗通办”,来办事的群众不管什么事项都可以在一个窗口完成咨询受理,这样也最大程度方便了群众。

法治服务中心是一个聚合了政法、行政、第三方力量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法律援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只有打破原先的各自为政,实现融合联动,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综合性”“一站式”的作用。(下转A4)

(上接A1)

我们现在所要布局的矛盾纠纷多元排查调处工作体系,就像是一个围棋棋盘,区层面的法治服务中心处于棋盘中心的“天元”点位,各街镇、居民区的法治服务中心和其他职能部门的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就好像棋盘上的其他“点位”,我们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布线架桥”,把原先散落在各处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点位”串并起来,打通壁垒,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

做好楼宇治理,当好“及时雨店小二”

记者:我们一直在说“国际静安”。涉外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是静安的一大特点,对于护航南京西路“千亿商圈”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到楼宇、白领之中,我们有何计划?

王翔:作为上海市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和外资经济的核心承载区,静安区2022年税收超亿元楼宇82幢,月均税收超亿元的楼宇10幢,楼宇税收占全区税收的76.6%。为这些企业和员工创造高质量的法治营商环境一直都是我们这些法治工作者的目标,我们不仅要当好服务企业和员工的“暖心店小二”,更要成为能为他们解决公共法律需求、维护合法权益的“及时雨店小二”。

实际上,我们的三级法治服务中心(站)在整体布局时,也充分考虑了静安楼宇、园区多的特点,计划按照分片包块的原则,在楼宇党建的引领下,进一步建好楼宇、园区的法治服务站,聚焦企业和员工发展核心诉求和共性问题,用专业思维和知识解决“疑难杂症”,有效化解各类矛盾风险,实现“小事不出楼”,不断提升“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以跨前一步的服务降低楼宇治理成本,为我们加快建设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创造高水平的安全环境、高质量的法治环境。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一站式”法治服务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2024-02-19 2 2024年02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