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热搜引发网络暴力?全国政协委员贾海洋建议:

加强对热搜的干预和调控措施

本文字数:2414

近期,“网络厕所”“开盒挂人”“斗狠PK”等网络用语“新鲜出炉”。

“网络厕所”是指当事人照片、行为或言论被网友投稿至网络社交平台的“厕所号”,账号所有者再将投稿以匿名形式发出。所谓“厕所号”本是一个公共交流空间,却变成了网暴他人和侵犯个人隐私的策源地。网络争端中,一言不合就“开盒挂人”,网友个人信息被“扒皮”,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恶意攻击、诽谤、煽动仇恨……

2023年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其中就包括了“清朗·网络戾气整治”这一与网络暴力治理有关的专项行动。2023年“两高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网络暴力的罪名适用规则、网络暴力违法行为的处理规则、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政策原则等事项,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在正在召开的2024全国两会上,网络暴力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检察院副检察长贾海洋就带来了一份关于防控热搜引发网络暴力,共治网络空间的提案。他指出,要强化对网络热搜话题设置的治理,加强对热搜的干预和调控措施,抵制“先炒作再辟谣”,避免公众情绪为网暴者、社交媒体平台所挟,以实现网络空间的有效治理。

热搜话题设置不当引发网络暴力问题

网络暴力治理一直是贾海洋委员关注的重点。他在提案中提到,近年来,虽然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相继发布了严格的治理网暴规则、上线了防网暴指南手册、防网暴工具等各种措施,但由于各个平台的治理标准不同,协同机制尚未完善等诸多原因,网络空间的治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政府、媒体、平台、网民等各方协同治理、深度参与共治。

他认为如今网络暴力问题频发,与社交媒体平台上热搜话题设置不当、内容把控不严、过度商业化热搜词条等原因有着密切关系。

他以“两高一部”联合公布的《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中,“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员”一案为例。他注意到,与该事件关联的热搜话题“被造谣出轨女子至今找不到工作”在微博平台的阅读量达4.7亿次、5.8万人次参与讨论,当事人遭遇“社会性死亡”。该事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网友对当事人和涉事相关主体人肉搜索、造谣污蔑等侵权行为,引起大量观点对立、情绪宣泄等网络暴力行为,给广大公众造成不安全感,严重扰乱了网络社会公共秩序。

又如,2023年备受关注的“10.4临港新城海滩女童走失”救援事件,10月8日,新浪新闻未经核实,在新浪微博开设“4岁女童搜救因外部原因中止”不实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第1位,传播谣言信息,干扰正常搜救工作,相关不实信息误导社会公众,诱发谣言滋生,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对此,上海市网信办会同市公安局网安总队约谈新浪上海,要求其要认真学习互联网法律法规,切实履行管理责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对开设的话题以及发布转载的信息真实性承担主体责任,不得通过虚假话题、“蹭热点”“标题党”等方式传播炒作不实信息。

贾海洋委员表示上述这些事件均存在挤占公共资源,扰乱网络公共秩序等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此前曾指出,“当前,网络暴力具有规模性、隐匿性、海量性、圈层性、微暴力等特征。冷嘲热讽式、道德评判式的网友言论本身也许不能构成网络暴力,但此类言论海量涌现容易形成聚集性网络暴力,给当事人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她通过测评研究发现,网络暴力的发展周期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分为潜伏发酵期、规模扩大期及消退恢复期三个阶段。刘晓春分析,在潜伏发酵期,平台应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以免相关舆论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如事前利用识别技术对不友善内容进行过滤和拦截。在规模扩大期,平台应限制对相关争议事件的进一步传播,比如降低推荐、强制删除下架等,同时通过谣言治理和舆情回应机制实现跨平台协作,避免网暴跨平台扩散。在消退恢复期,平台可以对当事人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关注用户诉求点,对用户账号进行保护。

“经测评发现,现阶段经过网信部门主导的集中治理,各平台在网暴治理基本功能上大体都已经完备合规,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守门人’的角色。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各头部平台网暴治理措施存在着同质化程度较高的问题,并未完整覆盖网暴治理的所有环节。”刘晓春说。

建议:加强对热搜的干预和调控措施

贾海洋委员表示,近年来,中央网信办等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持续地进行有关网络暴力的治理工作,但在源头上,即网络热搜话题设置上的治理,还需加强治理力度、采取相应手段,尽量避免网络暴力事件发生,营造清新的网络环境。

他建议有关部门设立“规范热搜及话题设置”的相关管理措施,社交媒体平台要兼顾社会利益和商业利益、客观呈现网络舆论环境,对于平台企业热搜过度商业化、用热搜设立话题偏好和价值倾向等不当行为进行公示并限期整改,从管理层面抵制“先炒作再辟谣”的行为,避免公众的情感与正义沦为平台和网暴者追逐商业利润的帮手。

他还建议由中央网信办牵头建立“网暴黑名单”制度,将在重大网络暴力事件中利用敏感话题吸引流量进行变现、制造群体对立的网暴账号列入黑名单,并与各个平台企业共享黑名单,对进入名单的账号进行限期整改,限制其在各个平台上的内容发布、私信、弹幕及评论功能,严重者追究其相关刑事责任;建议中央网信办敦促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完善“未成年人模式”,在该模式中下架热搜功能,避免热搜榜单中的争议信息、反转新闻、偏颇观点使青少年产生焦虑情绪、敌对仇视心理,影响其线下交往及身心健康。

刘晓春也建议治理网暴应抓住关键传播节点。部分自媒体、“大V”为了获取利益而恶意导流、煽动公众情绪,将部分争议性事件推上“热搜”“热榜”等,使事件处于高曝光环节,增加了当事人被网暴的风险,也加大了网暴治理的难度和成本。“应该将这些关键节点作为治理抓手,相关平台在高流量环节应加强自我监测和审查,调用更充分的资源进行及时干预,不做网暴的助推者。”(窦英  整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A05加强对热搜的干预和调控措施 2024-03-08 2 2024年03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