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阳
闹市居民区有一家店铺从事金属切割作业数年,公园广场每晚广场舞“蹦迪”到很晚……这些噪音影响着周围群众生活起居,谁来监管?日前,虹口检察院发挥公益诉讼职能,督促居民区商铺、公园广场舞噪声治理,助力还“静”于民。
金属切割作业
居民不堪其扰
2023年8月,虹口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区内某闹市路段有一家从事电焊加工的店铺,金属切割声从早到晚不绝于耳。
检察官遂前往现场开展调查,发现该店主营铝合金门窗、雨棚等定制加工,需对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进行切割、电焊、拼装等加工作业,经检测边界噪声排放竟高达110.7分贝,远超过国家各类标准规定限值,而现场工人作业时也并未采取噪声防控措施。
“店铺开了很多年,就在居民区楼下,对大家生活、工作和学习都造成较大影响。”居民纷纷反映。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不得从事金属切割、石材和木材加工等易产生噪声污染的商业经营活动。”经现场初步调查,检察官认为,该处噪声污染已持续数年,损害生态环境领域社会公共利益。
而排查过居民区,公益检察官又在媒体报道中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区内某大型公园广场空地每晚有大量市民进行广场舞等活动,还使用音响器材外放音乐,从晚上七点半持续到九点三刻,惹得有心脏病的居民阿姨实在吃不消,第二天还要上学的小朋友也连连失眠……
2023年9月,检察官多次来到公园进行实地调查,检察官选择不同点位距离开展多次噪声测量,发现音乐播放时在广场舞队伍外围噪声值最高达87.1分贝,而即使过了临街商铺后的居民住宅附近,噪声值仍超60分贝。
据此,检察官确认该处确实存在因广场舞产生噪声污染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正常生活、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
制发检察建议
督促噪声治理
理清监管职责后,虹口检察院先后向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他们尽责履职,开展噪声污染治理。
针对个体经营商户,监管部门通过执法与普法相结合,对经营者开展执法教育,劝阻当事人控制切割音贝,并向该店经营者宣传了《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最终,店家老板意识到了自身错误,表示将规范经营,不会在小区周边从事铝合金金属切割。
公园公共空间的噪音治理因涉及多家行政监管部门,检察官致力推动相关部门相互协同形成共治合力。
一方面,综合执法部门加强对公园内噪声监管,履行执法或报告职责;另一方面,各部门协力对矛盾突出的情况会同公园管理者组织制定公园噪声控制规约,健全辖区噪声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相关部门回复检察建议后,两起案件均进入“回头看”阶段,检察官会同“益心为公”志愿者陆续回到现场,发现金属切割经营店铺已经按规定迁往新址,而公园广场处也增派了巡查安保力量,同时增设了隔音箱降低广场舞音响设备音量并控制声音定向向非居民住宅方向传播。经提醒劝阻,该处广场舞规模已明显变小,居民住宅周围噪声监测值已降至60分贝以下,噪声污染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正常生活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开店经营不易,但在居民区作业产生噪声却是扰民行为。广场舞是群众丰富业余生活、满足身心健康需求的积极产物,但也应健康、文明、有序开展……”检察官李琳表示,防治噪声污染,亦是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以法治手段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公益诉讼不变的追求。来源:“虹口检察”公众号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