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声音

要警惕“毒儿歌”带坏孩子

本文字数:886

□  苑广阔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就去找它妈。它妈想打架,就赏它妈两个大嘴巴……”前段时间,有网友反映称,自己用网络电视给孩子播放儿歌时,竟然出现了这样一首改编的儿歌,歌词让人感到不适。有媒体调查发现,类似家长口中的“毒儿歌”并非个例。一些儿歌中或掺杂脏话、或宣扬暴力、或带色情词汇,还有的歌词怪异,让不少家长直言毁“三观”。

经典的儿歌作品,往往具有歌词通俗易懂、简单易记,曲调欢快优美的特点,所以才能够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传唱下去。但是一些家长很快发现,现在的儿歌,未必都适合孩子去听,去唱。

有些儿歌,里面掺杂着大量的脏话,连大人听了都会觉得脸红;有些儿歌,肆意宣扬暴力、暧昧、色情的内容,对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还有些儿歌,则“手把手”地去教孩子做一些不是他们这个年龄应该做,甚至是充满了各种安全风险的事情。在这些“少儿不宜”的儿歌面前,别说让孩子从中获得什么教益了,不把孩子教坏带坏就很难得了。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学龄前的孩子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世界的认识犹如一张白纸,尚未形成正确的“三观”,同时接受能力、模仿能力都很强,这些“毒儿歌”可能扭曲儿童的认知,使他们以丑为美、是非不分。同时,孩子对“毒儿歌”的不同认知,可能增加孩子们之间出现摩擦、霸凌等情况的发生,而且任由孩子模仿、传唱低俗儿歌还可能造成孩子早熟等伤害。

要让孩子远离“毒儿歌”,首先需要家长给孩子把好关,选择那些积极、健康的儿歌作品给孩子听或唱。但是由于现在孩子接触到各类电子设备的机会太多、太容易,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需要从源头入手才行。

所谓的源头治理,其一,要引导和鼓励儿歌的创作者、制作者、传播者,多创作和传播具有积极意义、包含正能量的儿歌作品。其二,当今社会录制设备非常普及,而录制环节又较难监管,因此要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普及录制违规语音、视频需要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规范录制行为;同时,相关执法部门和平台应当加强监管,对“毒”儿歌及时下架查处,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净化网络空间。其三,音乐播放平台、短视频平台也要加强对儿歌作品的审核力度,避免“有毒儿歌”招摇过市。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声音 A03要警惕“毒儿歌”带坏孩子 2024-03-22 2 2024年03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