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律师服务

如何防范各种减肥“套路”?

律师:签订服务合同、看清协议条款、慎防低价陷阱

顾天成/林苗苗/李恒

本文字数:1084

  据“新华网”报道,减肥“神药”无资质,“减肥营”良莠不齐,“小作坊”吸脂手术致死致残……

  近年来,减肥相关产品与服务形成巨大市场,也伴生出不少乱象。有哪些陷阱需要规避、治理?

  “减肥大军”遭遇陷阱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数据显示,当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等数十种疾病的高危因素。”北京医院普通外科减重团队主任医师曹祥龙表示,“外在形象”和“内在健康”是大家加入“减肥大军”的主要原因。

  “我参加的堪称‘夺命’减肥营。”江西南昌市民张先生说,2023年11月,他通过网络广告参加了一个健身训练营,遭遇的却是严重“图文不符”的硬件环境和当起“甩手掌柜”的教练。“低血糖学员晕倒后,工作人员翘着二郎腿,完全不关心学员健康状况。”张先生说,无论学员的身体条件和运动基础如何,教练都会让大家每天训练数小时,并且缺乏必要的健康监测和指导。

  一批类似的“减肥营”良莠不齐,有的缺乏培训资质和营业执照,有的后续增加隐形收费、乱收费,有的伙食质量与食品安全堪忧……

  除此之外,针对一些人急于“求瘦”“躺瘦”的心态,市面上还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减肥产品,隐患丛生。

  早就被我国禁止使用的西布曲明,有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风险,但屡禁不止。一些“网红”以记录减肥之名,行推荐带货之实,而这些“网红神药”可能并无资质。还有一些美容整形“小作坊”,违规施行吸脂术、神经阻断术等,导致出现患者伤残甚至死亡事件。

  学会辨别风险与套路

  面对减肥“生意经”乱象,如何治理?中国消费者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皮小林认为,当前我国减肥产品及服务市场需求大,横跨食品、药物、卫生与体教等多个行业,治理减肥市场乱象需瞄准关键点,包括加强网络平台内部监管、执法监督直击要害等。“比如,可将相关‘产品推荐’定性为广告,进行显著提醒。再如,有些产品明确属于药品,部分减肥方式带有诊疗性质,若涉及非法销售、非法行医,建议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理。”皮小林说。

  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对于减肥训练营及一些美容院开展的减肥瘦身服务,合同承诺的内容如不能兑现,则构成合同违约。但在实践中,很多商家并不会将宣传承诺在书面合同中进行明确约定,消费者如果也没有及时保留证据,会导致维权难度较大。

  除了加强监管执法,消费者也要提高健康素养和辨别能力。

  赵占领提示,消费者应做到“三要”来规避风险,包括要签订服务合同、看清协议条款,特别是涉及减重效果的内容和商家免责条款;要慎防“低价陷阱”,注意选择正规的渠道和平台;要了解产品类型,区分药品、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注意查看商家所售产品的相关批文批号。(顾天成  林苗苗  李恒)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律师服务 B02如何防范各种减肥“套路”? 顾天成/林苗苗/李恒2024-05-17 2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