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多元解纷

男子自费买“智能猫屋”不料几天就被居民砸了

浦东警方通过“三所联动”调处“噪音”纠纷 将矛盾化解在萌芽

陈颖婷/朱佳杰

本文字数:1353

  □  记者  陈颖婷  通讯员  朱佳杰

  “楼上制造‘噪音’,影响我日常生活,感谢民警帮忙调解,问题终于解决了。”“民警辛苦了,一次次上门走访查找噪音源,费心费力帮忙沟通。”“从针锋相对转为互相理解,邻里纠纷迎刃而解”……

  近日,浦东警方通过“三所联动”机制成功调处两起邻里间的“噪音”纠纷,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避免了激化。

  楼上邻居制造“噪音”耳边“吵”到彻夜难眠

  “又来了,我这脑袋瓜子里啊,像是有个坏掉的‘收音机’,不停在‘嗡嗡’作响!”今年4月,浦东公安分局黄楼派出所接到居民施女士求助称,楼上邻居制造“噪音”,“吵”得她彻夜难眠。

  社区民警第一时间前往了解情况。不想,楼上的张女士也是面露难色,摇头表示自己家不存在噪音,并认为是施女士脑部动过手术后,对事物过于敏感了。双方就这样各持己见,争执不休,邻里和睦受到严峻挑战。

  为彻底解决双方纠纷,营造安宁的小区环境,黄楼派出所立即启动“三所联动”介入调解,与居委、物业、司法调解员和律师组成疏解帮困小组,召开“社区多方会商”,辗转联系走访其他邻居调查了解情况,深入分析探讨对策,制定出调解方案。

  民警耐心倾听两位当事人和周围居民声音,语重心长地为两位当事人开解:“都是邻里邻居,大家坐下来慢慢谈,问题肯定能解决……”

  在民警、律师及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坐下来开展耐心沟通,各方合力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为了尽快解决矛盾,民警还找来施女士的家人与其同住一段时间,来确认“噪音”究竟来源自何处。

  最终,明了是自身原因的施女士与张女士握手言和,而张女士也反思了自己的言行,邻里间不应该针锋相对,并表示,“都是楼上楼下,我们以后多沟通……”至此,一场因“噪音”而产生的纠纷在民警及多方力量从“情、理、法”各纬度的调解下,消弭无形。

  吸引流浪猫聚集周边居民苦不堪言

  “别着急,先顺口气,什么事情我们慢慢讲……”黄先生是一名爱猫人士,见小区里有不少流浪猫,出于善良与热心,他自费购置了一个能够自动喂猫粮的“智能猫屋”。不料没几天竟被人给砸了,黄先生气愤不已,便报了案。

  孙桥派出所社区民警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发现这名砸坏猫屋者也是一脸怒色。

  据这位“肇事者”说,猫屋的存在吸引不少流浪猫跑来抢食猫粮,结果引发噪音,让周边居民的正常作息受到了不小影响。随后,双方就猫屋放置及损坏问题引发激烈争执。

  接报后,孙桥派出所迅速启动“三所联动”机制,第一时间提级处理,于近日组织猫屋负责人、小区物业负责人、小区保安、砸坏猫屋者开展联动调处。

  “猫屋的存在为不少流浪猫提供便利,但放置的位置并没有获得居委等部门的同意,而且猫屋的存在吸引了不少流浪猫聚集,这些噪音影响到了居民生活。”“爱猫人士本质上是出于好心,但猫屋也不能随便放置。”……民警从主观与客观两个角度开展释法说理,肯定了“智能猫屋”设计理念与运营初衷,同时也客观分析了猫屋可能带来的后续维护保障与噪音扰民等问题,并协同猫屋负责人共同研析猫屋安置、维护以及潜在隐患等方面,要求公司方能够进一步研究猫屋使用细则,规范猫屋后续维护方式。

  最终,在民警的耐心促调下,矛盾纠纷被成功化解。猫屋负责人全部承担报警人黄先生的猫屋维修费用,并承诺会完善猫屋使用的相关规章制度。目前,猫屋已被猫屋负责人取走进行维修,后续修理好后将重新放置妥善区域,避免噪音扰民等问题再发生。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多元解纷 B04男子自费买“智能猫屋”不料几天就被居民砸了 陈颖婷/朱佳杰2024-06-07 2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