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法学院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今年开设四个微专业

朱非

本文字数:834

  □  记者  朱非

  日前,记者从华东政法大学获悉,学校今年开设四个微专业,包括司法鉴定技术、大数据与社会治理、中华法系现代化和应用艺术与表达。各微专业今年招生人数均为20人,招生对象为大一或大二学生。

  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专才的需求

  据介绍,微专业是指在学校现有本科专业目录以外,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为目标,围绕某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核心素养,通过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综合优势,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目的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快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就业发展,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微专业不授予学位,学生修满选定专业学分的,学校颁发华东政法大学微专业证书。微专业修读课程所获学分可转换为特色通识课程和拓展通识课程的学分。

  微专业采取单独编班授课教学方式,课程的排课一般安排在学校公共选修课时段,夏季学期的微专业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本校全日制本科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修读至多一个微专业,且必须符合修读该微专业的先修要求。

  微专业课程不收费,开班后学生一般不退读,确有特殊情形不能完成修读的,应在每学期开课前一周提交申请,经学院报教务处审批通过后办理退读手续。

  培养复合型司法鉴定人才

  “司法鉴定技术”微专业注重将法学与物理学、化学、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法技结合”来设置课程。培养既懂法又懂技术的应用型、复合型司法鉴定人才,为法科生增添新的职业技能。通过“法技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本科生未来职业宽度及其社会竞争力。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转化创新

  “中华法系现代化”微专业以中华法系发展史为中心,与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现代部门法学等交叉结合来设计各门课程。

  各项课程围绕中华法系之法律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展开,通过系列课程研习厚植学生的中华文化根底与人文精神,拓展学生学科交叉视野,培育学生进行国际性学术前沿研究的能力,为“冷门绝学”培育后继人才。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学院 B02华东政法大学今年开设四个微专业 朱非2024-06-12 2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