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多元解纷

退休金借给老邻居 房子卖掉也不还钱

调解员反复沟通,把握时机促成和解

章炜

本文字数:1604

  □  记者  章炜

  2023年3月,宝山区大场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上海智慧调解平台接到一起邻里之间借款纠纷的调解申请。年逾七旬的王阿婆反映,她与陈老伯本来是关系很好的邻居,2022年7月,陈老伯

  以儿子生病为由向她借款6万元,说卖掉房子后就及时归还欠款,王阿婆答应了。然而借款到期后,陈老伯多次食言,王阿婆再三催要,陈老伯每次都找理由拖延。无奈之下,王阿婆提出调解申请。

  老邻居借6万元,拖延不还

  2023年2月初,王阿婆上门,发现陈老伯已经卖掉房子,一番质问之后,双方再次约定2月底还钱。但是眼看一个多月过去了,对方并未归还。

  王阿婆表示,自己借出的钱是多年来的退休金一点点积攒下来的,当初是出于好心借钱。自己也是高龄,经常看病,日常开销花费大,而且现在自己的女儿知道了这件事情,一直埋怨她,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都很大。在电话中,王阿婆情绪激动,几度泣不成声。

  王阿婆身体不好,委托女儿小丁作为代理人参加调解。小丁要求陈老伯一个月内归还欠款,但是陈老伯说自己已经将房款进行了其他投资,一时拿不出来钱,需要再缓半年,等资金回笼肯定马上归还。听到此话,小丁认为陈老伯诚意不足,表示如果不按照要求还钱就向法院起诉。一方急切需要拿到欠款,另一方承诺的还款时间又遥遥无期,调解陷入僵局。

  面对这种情况,调解员决定开展“背靠背”调解。调解员向小丁讲解了诉讼的程序,计算了如果诉讼会产生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等,分析调解工作相对于诉讼等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优越性,如果诉诸法院可能拿回欠款的时间要远超于半年。目前王阿婆身体也不好,如果一直诉讼缠身,也影响照顾老人,建议她考虑作出一定让步。

  调解员分析利弊  双方和解

  另一方面,调解员对陈老伯进行了普法教育,根据当时双方写的借条来看,符合《民法典》借款合同的相关规定,确认借条属于借款合同,双方属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行为,陈老伯应当履行返还借款的义务。而对利息的争议,双方需要明确,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限内的利息,与合同期满后未偿还借款而产生的逾期利息不是同一概念,前者为当事人约定的利息,当事人可以约定,也可以不约定,不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而对于“逾期利息”,是对逾期不还借款违约行为造成损害的补偿。现在超过约定期限,借款人应当支付逾期利息。

  调解员除了从法律条款方面解释,还从道义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劝说陈老伯不能把邻居的好意视为理所应当,让人寒了心。现在王阿婆看病花费较多,生活也出现了困难,而且目前已经放弃利息,做出妥协,陈老伯也应当拿出解决问题的态度。这件事情无论是去法院还是调解,陈老伯都是败诉理亏的一方,这笔钱迟早要归还。

  调解员为当事人分析利弊,双方经过权衡,最终达成和解,约定陈阿伯自2023年3月起每月归还3000元,陈阿伯将退休工资卡交由小丁代为保管,每月在扣除3000元后将余款返还,以不影响陈老伯的正常生活;在借款还清前,陈老伯不得以任何理由挂失、报失还款用的退休工资卡,如有任何行为导致欠款不能正常履行,同意承担违约金6万元。

  调解当天,陈老伯表示没有带退休工资卡,希望再约时间签协议书。但等到约定日期,陈老伯又以临时有事爽约。于是调解员再次拨通陈老伯电话,对他进行了教育劝说,再次强调借钱不还不仅仅是道德的问题,还属于违法行为,希望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协商成果。陈老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约定时间后,终于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案例点评】

  此次纠纷的解决,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一是分别安排调解员耐心细致地去做双方当事人的沟通工作,以公平公正客观的角度进行调解,赢得当事人的信任;二是调解员具备法律上的专业优势,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确定了违约责任和赔偿项目,通过普法让当事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打消了一味拖延不还钱的念头;三是准确把握当事人心理活动状态。调解工作需要极大耐心和恒心,遇到当事人反悔或者拖延的情况很多,一方面需要反复沟通,另一方面也要把握时机趁热打铁,迅速促成调解。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多元解纷 B04退休金借给老邻居 房子卖掉也不还钱 章炜2024-06-14 2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