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声音

儿童“婚礼”:教育创新还是越界之举?

业勤

本文字数:1542

  近日,网传长春新区北湖大象幼儿园给孩子们举办了结婚仪式,幼儿园被装饰成婚礼现场,门口挂着“吾园有喜一起吃大席”红色横幅,现场布置了剪纸、红色礼桌、红毯等。男童们穿白衬衣戴领结手拿捧花敲门“接亲”,女童们穿裙子戴头纱“拦门讨红包”,待儿童们拍下“婚纱照”后,大家一起就餐完成“吃席”。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人们对于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褒贬不一。

  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时,应更加谨慎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教育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婚姻敏感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发展阶段。长春北湖大象幼儿园负责人表示,举办这场婚礼仪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度过婚姻敏感期,引导孩子在择偶、社会交往等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看,园方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问题在于,通过举办婚礼仪式来达到这一目的是否恰当?婚礼是成人世界的一种仪式,它包含了许多成人的情感和社会含义,这些是否适合直接呈现给幼儿?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婚礼背后深层的含义,还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模仿和游戏?

  此外,婚礼中的一些环节,如拦门讨红包、扎堆塞红包等,可能会给孩子们传递错误的信息,让他们误以为婚姻是一种物质交换,而非情感的结合。这种误导可能会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

  教育应当注重引导和启发,而不是简单地模仿成人世界。幼儿园可以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理解婚姻的意义,学习尊重和关爱。同时,家长和教师也应当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的来说,长春北湖大象幼儿园的这一尝试引发了我们对于幼儿教育方式的思考。在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时,我们应当更加谨慎,确保教育内容和方式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真正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儿童“婚礼”寓教于乐,不必过度解读

  据长春新区北湖开发区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称,北湖大象幼儿园这次举办活动,教育局是知晓且允许的:“这是幼儿园开展的情感教育活动,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性别启蒙教育,家长、孩子都是自愿参加的。”由此可见,不仅是行政主管部门提前掌握了该幼儿园的活动方案,更重要的是,家长对此事也知情,家长们会根据自身对性别启蒙教育的认识,以及对孩子个性的了解,自主选择是否让孩子参加这项活动。只要是家校双方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对组织和参加这种旨在寓教于乐的儿童“婚礼”,一般来说就没有什么问题。

  其实很多事都是这样,无所谓完全正确,只在于是否合适。在有的家庭和孩子看来,儿童“婚礼”是让人害羞的,或者是多此一举的——因为人家可能本来在性别启蒙教育方面就做得很好了,不需要参加此类活动;有的家庭和孩子可能不大喜欢“敲门接亲”“拦门讨红包”“吃大席”等习俗,因此才不想参加。这都是正常的,但只要事先把情况说明了,有些家长同孩子商量后,同意参加这个游戏,自然是心理上已经接受了相关游戏安排,又何谈不适应或不良引导呢?

  看问题还是要就事论事,不宜过度解读。如果硬要说儿童参加一次“婚礼”游戏、过家家,就会导致“早熟”,那未免也把我们的孩子和教育看得太脆弱了。事实上,孩子的成长环境从来不是真空化的,不可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社会上“好的”与“不好的”诸多现象,孩子们不可避免都会看到,至多不过是早一天还是晚一天的区别罢了。正常的教育,就是要因势利导地教会孩子们识别真伪善恶。大可不必从“敲门接亲”,一下子就联想到庸俗粗鄙的“闹婚”等陋习乱象。

  组织教育引导活动,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其工作流程也透明化、随时报备接受监督,而且同家长们保持沟通,主动征得家长同意,那么这些活动是不会出现网友揣测的某些不良后果的。对校方的创新做法,社会应该秉持鼓励和信任的态度,给出更多的舆论空间,让学校和家长更好探索富有特色、具有实效的教学或娱乐活动。综合红网、南方都市报等(业勤  整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声音 A03儿童“婚礼”:教育创新还是越界之举? 业勤2024-06-17 2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