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章炜
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产业愈发兴旺,不少投资者纷纷前往乡村发展民宿产业。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某村的一民宿经营者与出租人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发生矛盾,无奈之下跑来求助村里的调解员。
生活习惯不同影响房客民宿经营方“皱眉头”
调解员经过走访得知,宅基房所有人蔡阿婆的子女因工作原因都已搬到城区居住,蔡阿婆由于不习惯城区的生活,又放不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依然选择在村里生活。前几年,蔡阿婆所在的村庄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不少村民都将自己闲置的宅基房屋出租给民宿运营公司。蔡阿婆得知情况后,立马让子女与民宿运营公司签订出租合同,将房屋用于民宿经营,但是自己依然保留一间房间供平时生活居住。谁知民宿投入运营没多久,蔡阿婆与民宿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便渐渐显现,民宿方无奈之下前来调委会寻求帮助。
由于几十年的乡村生活习惯,蔡阿婆平日习惯早起洗漱,而前来住宿的游客却想要睡到自然醒。蔡阿婆说这是自己多年的生活习惯,一下子肯定改不过来。民宿方说因为蔡阿婆每天五六点就要起床,打搅了游客的休息,民宿方面经常收到相关的投诉,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经营。调解员向蔡阿婆解释,现在来民宿旅游的很多都是年轻人,如果蔡阿婆自己的子女双休日回来,肯定也会迁就他们的作息时间。蔡阿婆表示,自己多年的生活习惯很难改变,但是一般民宿都是双休日和节假日的时候住宿的游客多,如果有游客在就等到7点以后再起床,没有游客住宿的时候还是按照平日的习惯来。民宿方听了蔡阿婆的表态后,也同意这个方案。
民宿方还向调解员抱怨:蔡阿婆有一些责任田,时常会将收割下来的农作物放在水泥场上晾晒,民宿后面各种竹子、木头也堆得到处都是,这给来住宿的游客带来不好的体验,民宿方建议蔡阿婆能够及时清理杂物。
蔡阿婆表示,她只是将这幢房子出租给民宿方,水泥场地和房屋后面的地方仍然属于自己,自己想怎么放就怎么放,民宿方管不着。民宿方认为客人来住宿看中的不仅是服务,也关注整体的住宿环境。调解员和蔡阿婆解释,现在都在创建美丽乡村,宅前屋后的环境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之一。去年开始还实行了积分制,且每个季度都要评测,若按照蔡阿婆现在的做法,下个季度的积分奖励便拿不到了。蔡阿婆听了调解员的话,表示会尽快将这些杂物清理掉。
狗叫产生噪音建议改养小兔子
最为激烈的矛盾在于蔡阿婆家养了条狗,狗的叫声影响游客的住宿体验,还有安全隐患,民宿方希望蔡阿婆能够将狗寄放到别人家里饲养。
蔡阿婆激动地表示,前面两个要求自己都可以答应,但是不让养狗不行,此前民宿方担心自己的狗咬人,现在已经把它拴起来了。狗拴住了活动范围受限自然会发生叫声,现在又因为狗的叫声吵到客人不让自己养狗,有点得寸进尺了。“现在子女不在身边,全靠这只狗陪着,要是不让养狗,生活更孤独了。”
调解员提出,既然蔡阿婆养狗是为了有个伴,是不是可以改养其他宠物,这样既解决了蔡阿婆需要陪伴的需求,也解决宠物扰民的问题。调解员经过蔡阿婆的同意,征求了民宿方面的意见,帮蔡阿婆养了两只小兔子,把现在的狗寄养到亲戚家。这下蔡阿婆高兴了,民宿方也解决了后顾之忧。
【案例点评】
蔡阿婆将自家房屋出租给了民宿运营方,但是自己仍然居住于该房屋中,因此蔡阿婆与民宿方构成了相邻关系。《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蔡阿婆以该条标准行事,不仅可方便租客,也可为自己的未来收入提供保障,租客将更愿意租住她的房屋。关于蔡阿婆将杂物堆在房前屋后的行为违反了村规民约的规定,且有悖于洁美乡村积分制的规定,因此调解员从此入手,引导蔡阿婆主动清理宅前屋后的杂物且可获得每一季度的积分奖励。对蔡阿婆养犬的行为,调解员根据《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劝导蔡阿婆放弃养犬,改养其他动物,对租客与蔡阿婆而言,都是有利且可接受的结果。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