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莹莹 记者 徐荔
禁不住朋友高价收购“思诺思”的诱惑,在一家二甲医院工作的护士明知“思诺思”是管制类精神药物,却在朋友的指使下,和男友做起了售卖药物的生意。
近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林某、张某、吴某因犯贩卖毒品罪,分别被法院判处拘役四至五个月不等,并各处罚金。
治失眠的“思诺思”被滥用
林某平时喜欢到酒吧放松,也由此认识了一些朋友。2023年10月,林某在酒吧认识的朋友小玲找到他,问他:“有没有听说一种叫‘思诺思’的药物?听说一边打笑气一边吃药会很爽。你能不能帮我搞点,我愿意高价购买。”
林某想到自己有个在某二甲医院工作的护士朋友张某,便尝试着询问。没想到,张某正巧有此药。张某表示,她因为受失眠困扰,曾找医生配过“思诺思”,当时还剩下6粒。
“我知道这药不能随便买卖,还知道因为有人卖这个药被警察以贩毒抓了。”林某事后回忆,尽管明知贩卖“思诺思”是违法行为,但他在金钱的诱惑下,还是决定低价买进后再高价卖给小玲。他向小玲开出了6粒2200元的价格,另外再加100元闪送费用,小玲爽快同意。
林某特地交待小玲事后将聊天记录删掉。“我知道是违法的,被抓住不好,所以要做得保密一些。”此后,林某又找到了张某,询问是否能以100元一粒的价格交易“思诺思”。
一听这些在医院几元一粒就能买到的药,居然可以卖到100元,张某随即答应把6粒药都给林某,还表示以后可以一周给一次,一次给一盒。而林某也不忘嘱托张某对此事保密。
由于张某当时在上班,便委托男友吴某回家取药,并通过“闪送”送至小玲处。得知此事后,吴某的第一反应不是阻止女友,而是觉得这是个赚钱的“好买卖”,当即帮女友找到药物,妥善打包,并快递送出。
明知违法还倒卖,三人均获刑
小玲拿到“思诺思”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约林某和其他朋友一起“享受”,并询问林某能不能找到卖笑气的上家。在林某的安排下,小玲顺利以1200元的价格订了2箱笑气以及3个钢瓶(吸食工具)。
为了不惹人注意,林某特地找了一家位置偏远的民宿。在民宿房间内,几人开始一起“享用”笑气,并服用“思诺思”。没过多久,警方根据举报线索上门,现场抓获正在吸食笑气及精神管制类药物的林某几人。
林某到案后当即坦白自己贩卖管制类精神药品的事实。林某表示,在决定贩卖“思诺思”之前,他特意上网查询了相关新闻,“我当时看了一下,卖这东西被抓蛮严重的,我还建议小玲他们少磕这种东西,这个事情就不要跟别人说。”
而护士张某及其男友吴某明知“思诺思”是精神管制类药物,不能随便卖给别人,但是为了赚钱,仍卖给他人,甚至答应林某后期可一周供一次货。
经查,2023年10月,林某在明知吸毒人员将国家管制精神药品用作毒品吸食,以牟利为目的,约定出售6粒“思诺思”并收取毒资2300元,后林某以600元的价格从张某处购得6粒“思诺思”。张某、吴某在明知林某将“思诺思”贩卖给吸毒人员用于毒品吸食的情况下,将打包好的6粒药物闪送至吸毒人员处。闵行区检察院以贩卖毒品罪对林某、张某、吴某提起公诉,鉴于三名被告人具有坦白情节,均认罪认罚,经法院审理,最终三人被判处拘役四至五个月不等,并各处罚金。
说法>>>
“思诺思”即“酒石酸唑吡坦片”,属于我国管制类精神药物,系催眠镇静药,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生理作用使之具有易成瘾、易产生药物依赖的“毒性”。
检察官提醒,“思诺思”属《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的第二类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16修订)》有明确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以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管制。在出于非医疗目的的情况下,若该药被购买者长期服用或者滥用,则会使人形成瘾癖,并可能引发其他的严重后果。以营利为目的,骗配、贩卖管制类精神药物,构成贩卖毒品罪,将面临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