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每个周五,陆培毅还为自己加了一档活:定期与辖区用水大户虹桥机场反馈一周的用水量,避免产生用水隐患。
“虹桥机场一共有4个总表,按照周期,是每一个月开一次账单,但如果有漏水等隐患,到月末开账时发现问题再进行倒查,已经产生了不小的损失。”陆培毅告诉记者,为了防患于未然,更是为了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站点主动将核查的周期缩短,每一周反馈一次用水量,帮助机场进行内部核查,保障用水安全。
今年年初,城投集团还与机场集团签署虹桥商务区机场东片区供水社会化工作框架协议,布局为虹桥商务区提供高品质供水服务。同时探索在可再生能源利用、降碳减污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助力上海建设“无废城市”。
记者从采访中获悉,将供水区域分区划块,形成服务网格,并在每一个网格中配备一定数量的“供水服务代表”,负责该网格内的供水问题,有效解决居民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是城投水务自2016年针对寒潮引发的供水服务告急、同时结合中心城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体制转变所推出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
数据显示,自夏季供水保高峰工作开展至今,供水服务代表与供水热线“线下线上”通力协作,已接到并处理各类工单41940件,及时为居民们解决用水“燃眉之急”。截至目前已完成巡检11719.88公里,发现943个漏点并全部完成修复,积极有效控制了城市供水风险隐患。
“一线用户,不管是居民还是企业,接触的都是我们这些用水服务代表,虽然风里来雨里去,越是酷暑严寒越是忙碌,但能为城市守住供水安全的第一线,就是我们的价值。”这是陆培毅的心声,也是上海无数保民生岗位上一线员工共同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