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法治青春

抓来的“娃娃”有安全隐患?

检察官与孩子“聊”出公益诉讼线索

王畅/陈颖婷

本文字数:1368

  □  记者  陈颖婷  通讯员  王畅

  “抓娃娃”是不少青少年都喜欢的一项游戏,暑假开始后,各大商超、电玩城的“抓娃娃机”前人头攒动。然而,这些游戏机设备里的“娃娃”质量是否过关?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娃娃”安全吗?日前,浦东新区检察院“紫丁香”未检团队深化未成年人检察综合履职优势,开展了“抓娃娃机”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专门治理工作,守护涉未民生。

  刑事案件中“聊”出公益诉讼线索

  在办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过程中,“紫丁香”团队的检察官在审查案情的基础上,经常通过与涉案未成年人谈心谈话,以进一步了解罪错未成年人或未成年被害人的生活习惯、爱好和出入的场所等情况。为了快速拉近和未成年人的距离,检察官往往会选择一些轻松的话题切入。

  “你平时都做些什么?有喜欢的娱乐活动吗?”谈起兴趣爱好,孩子们总能打开话匣子。

  检察官在多起刑事案件的谈心谈话中了解到,“抓娃娃”已经成为了未成年群体中流行的游戏项目,不少未成年人曾在辖区内的“抓娃娃机”店铺消费时抓取到质量很差的“三无”毛绒玩偶。

  这条“聊”出来的公益诉讼线索被检察官敏锐地捕捉到,“紫丁香”未检团队随即对该线索开展核实排摸。

  深入走访全面排摸侵权情况

  “紫丁香”未检团队检察人员前往全区十余家综合商场、游戏厅等不同类型经营主体,通过录像、拍照、购买采样等方式开展证据固定工作,对商场或店铺的“抓娃娃机”内的毛绒玩偶等产品进行广泛调查。

  “对于儿童玩具安全,有关部门已出台专门国家标准GB6675,涵盖了玩具的机械物理性能、易燃性、化学性能、电气安全、卫生和辐射防护等多个方面的安全要求。不少参与‘抓娃娃’游戏的未成年人,在抓到玩具以后不仅会时常把玩,还可能放在床头、桌面等长期接触的地方,这类玩具也应遵循国家标准。”检察官介绍。

  而经过排摸,“紫丁香”未检团队发现,辖区多家“抓娃娃机”内的玩偶产品存在无合格证和中文警示标志,没有标签或者标签上的产品成分、生产厂商信息不完整,金属类、塑胶类玩具没有3C认证标志等情况,部分“抓娃娃机”经营者未依法履行备案登记手续。以上问题已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游戏游艺设备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埋下了隐患,侵犯了未成年人消费者合法权益。

  联合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整治

  针对调研得到的辖区内“抓娃娃机”运营及产品质量问题,浦东新区检察院依法向相关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相关单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相关“抓娃娃机”店铺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并开展排摸、加强日常巡查监管,确保法律规定落实到位。

  为厘清“抓娃娃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问题的监管职责范围,尽快落实整改工作,浦东新区检察院以“我管”促“都管”,牵头相关部门,联合召开“抓娃娃机”涉未成年人权益侵害专项整治协商会,三方就各自职责范围、治理活动中的痛点难点及加强协作配合等进行协商。

  相关行政部门一致认为,检察机关发现的“抓娃娃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问题不容忽视,必须严肃整治,协商会后立即结合检察建议对涉案场所进行现场核查、拍照取证、立案调查,督促经营者积极改正。

  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督整改后,浦东新区检察院对区内“抓娃娃机”店铺进行“回头看”,此前发现的无备案经营、三无玩具产品等问题现已得到有效整改。

  “紫丁香”未检团队检察官表示:“我们会继续履行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职能,织密未成年人娱乐消费热点领域保护网。”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青春 B01抓来的“娃娃”有安全隐患? 王畅/陈颖婷2024-08-13 2 2024年08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