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职业索赔举报人”借“消费维权”之名行“个人牟利”之实问题,一直备受诟病。如何防范恶意投诉举报行为挤占消费者合法维权渠道?对此,静安区作出新探索:三部门共同会签意见搭建机制,协力治理。
近日,静安区检察院携手该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会签《关于建立消费市场恶意投诉举报涉嫌违法犯罪线索移送及联合治理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促进辖区内检察院、公安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依法严厉打击网络欺诈和以“打假”为名的敲诈勒索行为方面的协作配合,共同维护区域良好的营商环境、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
记者注意到,《意见》共16条,通过十大措施对三家单位就发现的恶意投诉举报行为可能涉嫌违法犯罪,如何有效开展线索移送及进一步联合治理,作出了细化规定。
《意见》立足行刑衔接视角,在深化公检机关“一站式”协作交流、衔接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侦监协作机制的触角延伸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领域,推动消费市场领域行政执法权和刑事司法权良性互动、共同参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