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法学院

中国法学会发布《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中英文)》(2023)

法学教育及理论研究取得显著成效

朱非

本文字数:1202

  □  记者  朱非

  日前,由中国法学会组织撰写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中英文)》(2023)正式发布,这是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连续16年向国内外发布。报告显示,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中英文)》(2023)凸显了以下方面:增加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保证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将“关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立法和监督工作”调整为“关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保证宪法实施和监督、立法、监督工作”;增加了“关于法治文化”专题。同时,将原来“法治宣传”的内容从“关于法学理论研究、法学教育和法治宣传”专题调整到“关于法治文化”专题;将“关于法学理论研究、法学教育和法治宣传”专题名称调整为“关于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增加了“‘数’说中国法治建设2023”,将其置于“结束语”与“附录”之间,通过一组组数据展现中国法治建设的新成绩、新亮点。

  报告显示,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全面擘画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高质量发展蓝图,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法学教育方面,全国各法学院校积极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将主题教育融入到法学教育中,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办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法学教育体系,每年培养输送10万余名法治专门人才。中央依法治国办、教育部评审确定首批51家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10名“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获得者和20名提名奖获得者受到表彰。

  在法学理论研究方面,中国法学会组织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法治建设规划、重大立法事项开展研究,全年召开立法专家咨询会20余场,相关成果得到立法机关普遍采纳。法学研究着力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的数字法学研究。深化法学各学科各部门各领域研究,积极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决定的形式设立“全国生态日”,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更好参与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修改立法法,明确立法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立法引领和推动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修订行政复议法,更好发挥行政复议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二),进一步完善惩治腐败犯罪规定,加大对行贿行为惩治力度。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推进反电诈跨国合作,“清朗”“净网”系列专项行动有序开展。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制定外国国家豁免法,正式施行对外关系法,丰富对外法学交流,建设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学院 B02法学教育及理论研究取得显著成效 朱非2024-10-30 2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