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防工程”是万里街道在大型居住社区治理和社会创新领域的积极探索,特别是在“防源头、治未病”的理念指导下,于2020年率先引入心理学,以“解忧解纷”工作法为核心,构建了一套社会风险自我防范机制,实现了身心并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该工程通过“解心结、顺心气、促团结”的策略,有效识别并干预可能引发风险的特殊人群,实现了“治身和治心相统一”的目标。
“心防工程”·启航
万里街道,作为上海市政府规划的新世纪大型示范居住区,是上海市最年轻的街道之一。这里居民构成多元,既有原住民,也有大量新上海人,包括网络主播、快递小哥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形成了人口类型多、需求多元化的特点。面对复杂多样的矛盾,街道党工委和相关科室经过调研和实践,发现将“心防”元素融入矛盾调处,实现“解忧”与“解纷”的同步推进,能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心防工程”·成长
自2020年6月启动以来,“心防工程”从最初的雏形逐渐发展壮大,如今已颇具规模,并在社区内广为人知。其成功主要依赖于一支强大的队伍、一个紧密的网络以及一系列特色服务阵地。
“心防”队伍不断壮大,以“万里无忧·心理健康互助大联盟”为核心,该联盟由9个职能部门、3个专业中心、8家自治组织和5家社会力量共同组建。通过每月召开“心防”例会,以专业心理老师、精卫中心工作人员、学校老师以及志愿者等三支队伍为主力,对辖区内的重点人群和区域进行定期的分析、研判、调处和化解。同时,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心理科普讲座和心理赋能活动,提升居民的心理防御能力,打通心理服务的“最后一米”。截至目前,已举办心理宣传活动120余场。
“心防”网络不断延伸,万里街道依托“大数据+铁脚板”模式,构建了街道、片区、居民区、家庭四级服务网络。线下将“心防工程”与“走四百”、平安志愿服务等工作紧密结合,及时发现并干预矛盾问题;线上则通过“一网统管综治平台”归集多渠道数据信息,有效排查和发现重点关注对象。同时,利用“大联盟”协同机制,实现精准派单、责任到人、跟踪督办,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位一体”的治安防控网。
“心防”阵地不断融合,万里街道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一方面打造立体化“心防”建设,设立“解忧站点”和“解忧驿站”,推出“心语空间工作室”等特色项目;另一方面,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合作,打造全市首家“心防”科普馆,实现“心防”知识普及与体验互动、技能培训与心理咨询需求的结合。此外,持续推进“心防”体系与“靠谱解纷中心”的深度融合,分类分级解决民生类矛盾纠纷,实现“解纷”先“解忧”、“治人”先“治心”。
“心防工程”·收获
经过4年多的努力,万里街道的“心防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同2020年相比较,实现了“三降一升”:社区矛盾发生总数下降58%,重复信访率下降55%,“民转刑”、“民转访”案件逐年下降,矛盾一次性化解率上升50%,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高。该工程作为特色品牌,入选2023年上海市信访“家门口”服务体系十大优秀案例,这一创新模式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社区的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