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政法融媒

在普法微电影里当演员

范楠楠

本文字数:1487

扫码看微电影 (来源:“上海高院”公众号)

  □  范楠楠

  2016年,我进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至今,我已在刑事审判庭已工作经近8年。

  从法官助理到法官,变化的是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能,但不变的是我对审判延伸工作的不断参与,以及对预防犯罪形式的积极探索。

  源于真实案例

  “咔,不行不行,再来一次!”“咔,不错不错,再保一条!”“咔,恭喜,杀青了!”

  “剧组生活”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而这,要从我在刑事审判庭参与办理的涉“管道疏通剂”诈骗案件说起。

  管道疏通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碰到,但我们法院却前后受理了多起利用“管道疏通剂”实施的诈骗案件。这些案件中,被告人虽来自不同的犯罪团伙,但犯罪手法几乎是同一个“剧本”:

  在网络平台中开设店铺,编造疏通剂品牌,虚构数百元的商品金额(实际是成本不足10元的草酸剂),并通过刷单虚构销量;

  通过网络、小广告等多种手段,发布“专业疏通”广告。接单上门疏通时,或故意夸大堵塞情况,或偷偷加重堵塞程度。再利用各种话术诱导被害人使用“专业疏通剂”,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恶意加大用量;

  结算费用时,通过展示网络店铺中的销售价格,迫使被害人支付相应钱款,最终导致被害人因陷入错误认识而“交钱认栽”。

  一次次NG让我“忏悔”了二十几遍

  在参与办案过程中,我就在想,日常生活中这么小的一件事情,怎么也会被不法分子盯上?被告人用话术、使套路,诈骗敛财,太可恶了!

  于是,我第一时间向庭领导、院领导汇报,说明案件情况和延伸审判的想法,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并给予大力支持与指导。之后,我在庭里组织大家参与,小伙伴们积极响应。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以“轻松且搞笑”的形式,拍摄出“严肃有意义”的普法视频,提升社会大众的防范意识。

  我们汇总全部生效案件,分析各个犯罪团伙的组织框架,提取案件中所有可“影视化”的细节,剧本编写、台词改编、选角定角,大家各司其职,最终通过我院“宝法微视界”平台进行摄制组建组、拍摄和出品。

  我在组织大家积极参与的同时,也作为一名“演员”参与其中,扮演诈骗主犯“黄老三”。

  “剧组”生活确实不易。上班时间要办案,我们就利用业余时间。连续几天拍摄到深夜,作为法学专业的非专业“演员”,面对镜头也曾频频出现不自然、尴尬和一次次的NG。

  视频的开头,是我扮演“罪犯”在法庭上忏悔的镜头。作为全剧的第一个场景,很重要。但是因为我没有经验,迟迟没有进入状态,前前后后“忏悔”了二十几遍。另一位主演管胜杰,在拍摄“馒头就咸菜”场景时,也连续啃了三四个馒头和好几包咸菜。

  从“编剧、表演、拍摄”角度,我们肯定不是专业的,但是从“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的角度,我们肯定是专业的,也是有意义的。

  最终,我们创作的微电影《别让疏通剂通漏了您的钱包》在各个平台展出,还获得了第十届“金法槌奖”优秀奖。

  我们通过改编真实案例,并作为不同角色参与到普法视频中,正是为了让大众认清这类可能发生在身边的犯罪“套路”,提升识骗能力、增强防骗意识,同时提醒那些准备实施类似诈骗的潜在的罪犯“莫伸手、伸手必被抓”,通过延伸审判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

  守护公平正义不落幕

  作为一名刑事法官,打击犯罪是刑事审判的重要职责之一,预防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是我们打击犯罪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意义所在。

  从一名法官助理到一名法官,当我手持法槌、身穿法袍,坐在法庭里时,我知道我能做的不仅仅是办好每一起案件,更要针对刑事案件中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犯罪频发领域,通过延伸审判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作为新时代法院青年干警,我今后也必定会继续在守护公平正义这场永不落幕的“演出”中,做一名审判工作中的好法官、延伸审判中的“好演员”!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政法融媒 B01在普法微电影里当演员 范楠楠2024-11-15 2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