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陈琛 记者 徐荔
阿文是自强青浦工作站社工的服务对象,“80后”的他走过弯路又重新站了起来。他与社工同年,命运似乎也有着某种奇妙的交织。社工第一次与阿文联系时,阿文正身处强制隔离戒毒所,对未来充满迷惘与绝望……
书信往来,未见其人先识其心
社工与阿文的初次接触并非面对面,而是通过一封封书信。在那个网络已经非常普及的年代,书信变得稀有,但却成了社工与阿文牢靠的沟通桥梁。社工给阿文写信,关心他的生活,鼓励他坚持戒毒,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而阿文的回信每次都很认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过往的悔恨。社工从这些文字中,看到了一个渴望改变、渴望被理解的灵魂。虽然素未谋面,但透过这些信件,社工和阿文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默契和信任。
那一年多的时间里,阿文和社工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这些信件不仅成为了他们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成为了阿文自我反思和成长的见证。他将自己的困惑、迷茫、担忧一一向社工倾诉,而社工则像一位远方的朋友一样给予他安慰和鼓励。
终于,阿文迎来了出所的日子。社工带着期待和紧张的心情,前往戒毒所接他。当阿文看到社工的那一刻,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惊喜和感激,仿佛看到了一位久违的朋友。那一刻,社工知道,这些日子的努力没有白费。
出所后的阿文,面对的是一个破碎的家庭和一段需要重新开始的生活。他的妻子因为无法忍受他的复吸选择了离婚,儿子还年幼,家中只有年迈的母亲在苦苦支撑。
就业之路,坎坷中寻求改变
出所后的阿文深知自己需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他尝试过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但因为学历和技术的限制,当时的工作并不适合他。阿文想要改变现状,决定投资做点小生意。经过考察和准备,他选择了当地闻名的卤味作为创业项目。
阿文的卤味店开业后生意非常红火,这让他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了信心,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阿文的生意陷入了困境,他的投入几乎打了水漂。在阿文最失落的时候,社工及时进行了情绪疏导,并与他一同规划未来。社工鼓励他保持最初的冲劲,不要被生活打垮。幸运的是,阿文开卤味店时的认真和负责被他的老乡王师兄看在了眼里。王师兄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中高层领导,他觉得阿文情商高、会斡旋,是保安部门负责人的合适人选。于是,他向阿文抛去了橄榄枝。
阿文进入公司后,果然没有辜负信任。他重感情、讲义气,同时又讲原则、有底线,手下的人对阿文服服帖帖,他也逐渐在岗位上站稳了脚跟。
时光荏苒,转眼间好几年过去了。阿文已经真正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为母亲、儿子创造了很好的生活环境。每天下班回家看到母亲和儿子在家里等着自己吃饭,阿文觉得很幸福。这样的幸福虽然很平凡很渺小,但在阿文看来却是世上最好的日子。
阿文深知这一切的来之不易。他感谢社工在自己最绝望的时候给予的希望和鼓励;感谢王师兄在自己最失落的时候伸出的援手;更感谢母亲和儿子一直以来的陪伴和支持。他明白,只有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事,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