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多元解纷

公共走道搭灶台 两阿婆吵得不可开交

调解员多次上门沟通,终于将灶台拆除

章炜

本文字数:1456

  □  记者  章炜

  2024年9月12日,家住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一老式住宅楼2楼的张阿婆打电话投诉,称邻居在公共走道内的烧饭灶台,影响自己和家人进出,要求拆除。经了解,该房是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老住宅楼,一梯三室,张阿婆以及家人进出要经过202室门前公共走道,202室在公共走道搭了个灶台,家人平时出入不方便,考虑到面子关系一直忍着。最近,两家老人碰到些琐碎的事,产生矛盾,使得两家子女也出动,无奈之下投诉,要求拆除外面的灶台。

  私搭的灶台影响进出

  上海奉贤区诚达社区事务调解中心的调解员接报后,立即开展工作,初步了解情况:203室和202室的两位老人结怨很深,子女也参与其中。

  为避免两家再次冲突,调解员决定上门调解,同时也实地了解具体情况。调解员先联系203室的张阿婆,想约她见面了解情况、做做工作,但张阿婆多次因家里有病人要上医院或家事繁忙等未能见面。接着,调解员与张阿婆的儿子进行了沟通。

  张阿婆的儿子向调解员表示,灶台放在外面是二位老人矛盾起因的导火索。他说,灶台在外面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如经过灶台要侧身走,家里有病人出入要坐轮椅,灶台那里推不过。家里人有一次患病,120急救担架也不能正常抬出。如果灶台上有烫的东西,不小心打翻还存在安全隐患等。

  灶台拆除,两家矛盾化解

  在了解了实际情况后,调解员制定了初步的调解方案。202室的周阿婆搭建的灶台毕竟是违法,即使做了工作不拆除,以后还会出现矛盾,所以调解员重点做周阿婆的工作,争取拆除灶台。调解员经过多次联系周阿婆后,在约定的时间上门做工作。与周阿婆寒暄几句后,调解员像拉家常一样和周阿婆聊起了灶台。

  周阿婆说,为了这件事,她这段时间整夜睡不着觉。她越讲越激动,不时说自己心脏不舒服,说话没力气。她说这房子是她在两年前高价买的,买的时候就有灶台。调解员向周阿婆详细讲解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并给她解释:“周阿姨,你买的是房子,你把产证拿出来,产证最后一页图纸上标的是通道还是灶台,如果图纸上是灶台,我们支持你保留,如果是通道,你就要拆除灶台,我们都要拿证据来说话。”调解员的话语温和而坚定。

  调解员继续说,远亲不如近邻,现在是调解,如果现在同意拆除灶台,面子上有个台阶下,这件事情解决了,阿婆就能睡个安稳觉,身体也好了。如果走法律途径,法院同样会支持强拆。

  随后,调解员又做了周阿婆儿子的思想工作,起初他也想不通,认为张阿婆太不讲情面,母亲已经79岁,经不起打击,拆了怕出事。但经过调解员耐心劝导和政策说明,他答应和调解员一起做母亲的工作。

  调解员的多次上门、电话沟通,终于赢得了周阿婆的信任,周阿婆说:“像你这样又耐心又温和,还把话说到我心里去,我真佩服你,如果我不拆真的说不过去。”最终,周阿婆将灶台拆除。灶台拆后的第二天,调解员收到张阿婆的短信:“经过你们的不懈努力,盘踞在我们心头的一桩心事解决了,由衷地向你们表示感谢!”

  【调解心得】

  尽管在社区老旧房子中普遍存在居民把灶台放在公共走道的现象,但当发生纠纷或被举报时,必须按法律程序去做工作,才更有说服力。邻里纠纷随时随地,一件鸡毛蒜皮小事情就可能爆发成一场冲突。正是调解员专业的分析,使得当事人知晓自己行为的现状和未来的风险,预防和避免了矛盾纠纷的激化和升级。

  针对邻里纠纷普发性、易激化、当事人往往法律意识淡薄的特点,调解员以法律规定作为劝解基础,在了解双方行为动机、洞察行为原理的基础上,对双方开展情理兼顾的普法说明,平衡邻里双方的心理,达到公平合理的目的,对邻里纠纷的处置往往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快速效果。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多元解纷 B04公共走道搭灶台 两阿婆吵得不可开交 章炜2024-12-06 2 2024年12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