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律人手记

十年恋人劳燕分飞 千万钱款拒不归还

她让自己成了东躲西藏的“老赖”

时克飞

本文字数:2905

  □  时克飞

  “你快写吧,求你了,不然执行法官真要拘留你了!”张先生声泪俱下地对着昔日的恋人王女士说道,“事到如今,你得写下钱款的去向,配合法院执行,不要再一意孤行下去!”

  而此时,被执行人王女士戴着手铐,双手颤抖,紧握着笔,泪水不断地从她的脸颊滴落到面前的白纸上。

  眼前的这一幕让我百感交集,近两年的时间,我目睹了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王女士一点点滑入失信被执行人的深渊……

  十年爱侣对簿公堂,千万房款去向成谜

  一年前,我接到了一起标的额1170万元的执行案件。从事执行工作多年,这样大标的额的案子并不多见,于是我将判决书找来,详细了解这起案件的前因后果。

  原来,申请执行人张先生和被执行人王女士本是相爱十年的恋人,两人从校园恋爱走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他们还在恋爱期间育有一子,后来由王女士抚养。当初为了购置婚房,张先生将自己的婚前财产1300余万元转入王女士账户。可由于种种原因,双方并未走入婚姻殿堂,十年爱侣最终劳燕分飞,但王女士却拒绝归还张先生的钱款。

  协商无效后,张先生将王女士告到法院。由于张先生、王女士并未领结婚证,法院以同居关系析产纠纷案由收案,诉讼中张先生自愿调整了诉请金额为1170万元,法院经审理并依法判决王女士归还张先生钱款。但王女士固执地认为,双方虽没有结婚,却已构成事实婚姻,上述钱款应属于两人的共同财产,她向法院提起再审并拒绝履行生效判决。张先生于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了解了案件过程,我感到这位被执行人与之前接触到的“老赖”不太一样,王女士毕业于名校,研究生学历,她不履行生效判决并不是因为“不懂法”,而是心存侥幸,希望通过再审改变判决结果。

  面对“不认判决”的被执行人,还是得从做思想工作入手。我拨通了王女士的电话,“再审并不影响执行,何况再审并未正式立案,如果不履行生效判决将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严重的还将以拒执罪追究刑事责任。”我向王女士释明法律,但王女士却始终沉默。

  后来,法院正式向王女士发出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要求王女士如实申报财产。但法律文书经发出后“石沉大海”。

  在经历了多次电话劝说无效后,我决定前往王女士的工作和居住地杭州。在王女士工作的某高校,我第一次见到了她,个子不高,瘦瘦小小的,脸上满是憔悴与疲惫。

  “钱我都用掉了,给孩子买玩具、报培训班了。”面对我的询问,王女士以各种理由搪塞,后来便一直流泪沉默不语。“如果你不履行判决,我们现在就可以将你带回上海进行司法拘留。”见我态度强硬,王女士的心理防线“暂时”瓦解,经过协商,王女士同意还款750万元,分两期归还,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

  跨域“执行联动”,破解“找钱”难题

  原以为案件可以了结,没想到一个月后,我又接到了张先生的电话。“时法官,她不仅一分钱没还,还从原来的工作单位辞职了,我现在找不到她了。”张先生在电话里焦急地说。“你不要着急,我尝试联系她一下。”挂断张先生电话后,我接连几天不断尝试联系王女士,可都杳无音信。

  鉴于王女士违背和解承诺,法院将王女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她采取了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等强制措施。

  “既然最终目的是将钱款执行到位,那我们何不将执行的方向从找人变成找钱呢?”通过调查王女士的账户交易情况以及网约车等订单,我发现王女士可能将钱款藏匿在她父亲名下。据调查,王女士的父亲名下有大量借记卡账户和理财产品,总额高达700余万元。

  借助长三角跨域执行联动机制,2024年4月,法院决定对王女士进行司法拘留,我与同事们再次去了杭州,并得到了杭州法院的支持。经过当地公安部门的协助调查,我们终于掌握了王女士的居住地址。然而,我们发现王女士在前一日驱车前往了外地。

  “既然钱款很可能藏匿在王女士父亲名下,那么我们能否从她的家人入手?一方面让王女士父亲当面讲明钱款来由,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家人的力量感化王女士,让她自愿还钱。”于是,我和同事们从杭州马不停蹄地赶往了王女士的老家浙江金华。

  王女士的家人都是农民,在他们的观念里王女士和张先生在老家办了婚礼,已经是夫妻关系,而与张先生分手和打官司让王女士精神受到了很大打击。在我不断地释法明理下,王女士的家人终于同意帮助劝说王女士,但王女士的父亲始终没有对名下的钱款作出合理解释。

  星夜辗转两城,终将被执行人拘传

  “时法官,她正开车从杭州往上海方向行驶。”2024年5月的一天,我接到了张先生的电话,这是王女士“沉寂”一个月后的再次现身。我一边询问张先生具体情况,一边联系法警,准备在上海就地拘传王女士。

  挂断张先生的电话,我和执行干警立即驱车前往张先生所说的地点。可赶到后,只看到王女士的车,不见她人。经过数小时的蹲守,王女士迟迟没有露面,我们只能将王女士的车辆扣押,拖离现场。

  又过了一个月,到了张先生和王女士案件再审听证的日子,我认为这是一个拘传王女士的绝佳时机。可万万没想到,张先生和王女士的弟弟在法院门口发生了肢体冲突,两人被民警带走,王女士在混乱之际乘坐网约车逃离了现场。经过公安协查,王女士乘网约车往杭州方向而去。

  我深知在已经打草惊蛇的情况下,如果错过了执行“窗口期”,会增加案件的执行难度。于是,我与同事们当即决定前往杭州。可抵达杭州后,当地公安向我们反映,王女士并没有返回住处,而是买了晚上前往上海的火车票。

  “为何在回到杭州后再度返回上海?王女士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当时我百思不得其解,经过讨论,大家决定兵分两路,我和几名同事返回上海,另外一组同事继续在王女士家附近蹲守。

  “王女士返回上海会不会是去找滞留在上海的弟弟呢?”想到此,我立马拨通了事发地派出所的电话,请他们协助法院执行。果然,在返回上海的路上我接到了事发地派出所的电话,王女士正在派出所做笔录。

  我和同事赶到派出所时,已经是次日凌晨3点多,刚做完笔录的王女士走出派出所,看到我们一行人非常吃惊,她没有想到为了拘留她,我们会连夜辗转两城。

  当晚,王女士被带到了法院谈话室,我与同事对王女士展开执行问讯。然而,王女士还是避重就轻,转移话题,就是不交代案款去向。第二天早上,张先生也来到了法院。我让两人聊了聊,希望张先生从情理上感化王女士,但仍然一无所获。

  王女士的行为一步步地瓦解了法院的善意。最终,我向王女士宣读了司法拘留决定书,并让法警为她戴上了手铐。此时,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终于,王女士在悔过书里承认了钱款在她父亲名下的银行账户。张先生则向法院提出解除拘留申请,双方重新达成了和解协议,王女士在50天内归还张先生800万元。

  2024年8月,王女士将全部金额履行完毕,这场历时近两年的执行案件终于结案。

  回顾案件的全过程,王女士的经历令人唏嘘,她接受过良好教育,本该拥有更加明媚的人生,法院也对她释放了足够多的“善意”,给了她很多“回头”的机会,可她却心存侥幸,一次次对抗执行,直到面临司法拘留的处罚才幡然醒悟。

  善意执行和强制执行不是顾此失彼、此消彼长的关系,善意执行并不能突破强制执行和法律权威性的底线。如何让当事人既受到执行工作的强制威慑,又感受到执行过程的善意文明,同时使案件一次性彻底解决,这是每一位执行干警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需要细细把握的尺度。

  (作者为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律人手记 B07她让自己成了东躲西藏的“老赖” 时克飞2024-12-10 2 2024年1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