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近日,“付款方式莫名变成了先用后付”“先用后付开通容易取消难”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榜。
“先用后付”是否真的开通容易取消难?这一功能应当如何加以规范?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先用后付”投诉不少
“先用后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是指满足条件的用户在购物时可以先0元下单,待确认收货后再付款。它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烦恼,对它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开通得莫名其妙,取消时较为繁琐”方面。
消费者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开通了“先用后付”功能,想取消时却没那么容易,显示还有商品未收货就无法取消。“一些日用品我都会在网上下单,有时订单会存在‘接力’的情况,等上一单完成支付,下一单可能又在路上。对于想取消这一功能,无形中增加了阻碍。”她说。
记者登录各平台发现,消费者如要关掉“先用后付”功能,一般要进“我的”再点击“设置”,找到类似“支付”或“钱包”选项后才能关闭。记者下单后立即尝试关闭该功能,系统会提示“存在履约中的订单暂无法关闭”,只能等待全部订单收货或售后结束,且在此期间不再下新单,才能关闭该功能。
此外,也有网友为了使用“满减”优惠券,凑好单后因为“先用后付”功能的开通,导致实付款没有达到规定的优惠金额,凑单失败。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也遇到类似的困扰,称有种被“套路”的感觉。
在某投诉平台上,记者以“先用后付”作为关键词搜索,有9000余条投诉信息。默认开通、退货难、下单后随意改变价格、诱导分期付款等成为投诉“重灾区”。
应保障消费者选择权
“‘先用后付’功能虽然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交易,但需要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平台应当制定完善的‘先用后付’服务协议,阐明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做到规则透明,明确各方权责,重要条款应当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钟芯对记者表示,开通“先用后付”功能时应当设置醒目提醒,优化操作页面,避免因页面凌乱致使消费者忽略重要信息,并尽可能地提供二次确认等方式,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钟芯认为,电商平台应当简化关闭服务操作步骤,对于尚有正在进行订单的消费者的关闭服务要求,建议电商平台提供停止建立新的“先用后付”订单,原有订单继续履行的功能,充分保障消费者利益。
近期,多地消费者组织针对“先用后付”功能进行了消费提示。江苏省消保委表示,消费者在选择“先用后付”时,应充分考虑自己的财务状况和消费习惯,警惕由此产生的过度消费和信用风险。家长们更要引起重视,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这项功能的监管。(王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