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王葳然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2025年春运将从1月14日开始,至2月22日结束,为期40天。今年春运期间,群众出行需求旺盛,上海对外客运总量预计创历年新高。
据市春运办研判,2025年春运预计对外客运到发总量4961万人次,同比增长14%。其中,铁路同比增长16%,民航同比增长9%,道路客运同比增长10%。节前受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多重客流叠加影响,发送高峰预计出现在1月25日(腊月廿六)前后;节后返程客流预计在2月4日(正月初七)和2月15日(正月十八)前后,呈现返程双高峰。此外,本市大型客运枢纽中,虹桥枢纽到发客运量最高,预计日均到发客流56万人次,同比基本持平。
此外,市内交通压力将主要集中于客运枢纽端的集疏运,预计日均客运量1362万乘次,同比增长1%。客运量预计在节前一周开始逐步减少,1月29日(正月初一)为最低值,2月4日(正月初七)之后2至3天客运量基本快速恢复至节前工作日水平。
近年来,市民群众自驾出行需求持续增长,叠加春运返乡出行,预计高速公路日均车流130至135万辆次,同比增长3%至7%。对外道口节前出沪流量高峰预计在1月25日(腊月廿六),节后入沪高峰在2月4日(正月初七)。
会上,市春运办强调,本市各交通运输系统应重点加强客运枢纽、铁路客运站、机场、旅游景区等客流密集地区运力供给,视情通过加密运力班次、增开加班车船,切实提升运输能力;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汽车等市内交通运输系统要积极与铁路、民航、公路等对外交通运输系统衔接;公安部门、交通部门需加大机场、车站、码头周边道路以及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等重要节点的巡查管控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此外,各交通运输系统还应加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的帮扶关爱,积极提供人性化服务设施;为有需要且具备条件的务工人员、学生提供点对点运输服务;针对恶劣天气可能造成的旅客滞留,提前做好相关保障方案,落实退改签等错峰疏导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