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近日,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交流会举行。记者获悉,去年,全市各级人民建议征集部门共收到群众建议9.8万件,建议事项按期办理、按期转送、按期答复率100%。报送重要建议摘报、专报等181篇,重要建议采纳率98.5%,人民建议征集知晓度参与面进一步提升,群众“金点子”结出“金果子”的转化成果不断显现,人民建议征集助力人民城市建设的品牌进一步擦亮。
据市委社工部副部长,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信访办、市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盖博华介绍,过去一年,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持续拓展征集渠道、强化开门问计、丰富参与形式,推动转化落实,人民群众“金点子”化为社会治理“金钥匙”,结出利民惠民“金果子”,成为城市建设“金名片”。100件上海市优秀人民建议,每一条都与城市发展“同频”,与民生实事“共振”,与群众需求“合拍”,展现着来自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
比如关注“一老一小”问题,退休市民倪晓茹发现,很多老年朋友受制于获取信息渠道比较窄,并不清楚本市究竟有哪些惠老政策,该如何去申请。为此,她把这些思考形成了一条建议,希望整合医疗康养、照护出行、助餐助浴等针对老人的服务,推出一个“惠老政策包”,让更多老人知晓申请、享受福利。很快,建议得到了市民政局、市老龄办积极采纳,不仅梳理了29项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惠老政策,为了让老年人更容易理解,还制作成漫画,介绍政策内容、申请标准、咨询渠道等,努力使老年朋友第一时间了解和享受福利。去年10月“敬老月”,“惠老政策包”在“上海发布”推出、纷纷走进社区活动。
交流会上,建议人陶丽萍围绕“动力、用力、给力”三个“力”,分享了“建议达人”的心得,多条金点子得到采纳落地,更让她体会到人与城的双向奔赴、“凡人微光、汇聚成阳”的同心力量;七宝中学学生建议人张步冉讲述了他和同学们走出校园调研、参与人民建议征集的故事,不仅贡献了青春智慧,更收获了特别成长。普陀区信访办主任陆小幽以“苏河议事厅”活动为例,分享了“打开门”开放式听建议的探索创新,有效激发了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