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章炜
国内快递行业蓬勃发展。为了加速扩张,一些快递末端网点采取分包模式,招揽个人承包快递业务,点燃了不少年轻人的创业梦想。小何从某家快递公司处承包快递驿站,经营过程中受到快递公司诸多罚款。双方就相关考核扣款问题多次沟通无果,小何想解除承包合同,快递公司则不同意。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宝山法院”)受理此案后,经过法官释法明理,双方达成调解。
经营考核压力大,导致亏本闭店?
小何看到朋友承包快递驿站,经营蒸蒸日上,于是决定自己也承包一家快递驿站,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旅。于是,小何与快递公司签订《快递驿站承包协议书》。双方约定,小何通过合法的手段经营快递驿站,自负盈亏。快递公司提供驿站的部分配套服务,有权按公司和上游驿站、合作方的要求对小何进行考核,按考核结果对小何进行处罚。
小何在经过短暂的培训后,便正式开始经营。但在经营了约半年后发现,快递驿站不但工作量巨大,还面临着快递公司考核的压力,频繁的罚款影响了快递驿站的运营,以致不得不亏本闭店。
此前,双方就罚款问题多次沟通,希望明确快递公司的罚款标准及对应的罚款金额,但一直没有结果。因此,小何向该快递公司发送了解除协议的通知。双方就协议解除事宜未能达成一致,最后,小何诉至宝山法院。
庭审中,快递公司表示,自己仅仅经营某一个片区的快递网点。一方面,小何进行过实地考察和培训,是在充分了解相关派费和考核标准后,才与其签订承包协议的。小何若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扣款等事项存在异议,可以积极主张。但小何在合作期间并未提出过,而是直接要求解除协议。另一方面,作为快递链条的最末端,快递公司自己的实际经营能力、公司的体量也属于小微企业。如果都像小何这样无故退出,对自己在区域内的经营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快递公司表示不同意解除承包协议。
法官释法明理,双方达成调解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小何在签订协议之前,被告快递公司带领他到其他几家运行中的快递驿站实地考察过,并就相关考核规范事宜进行过口头传达,小何应当对此有所把握,也应当对相关后果有所预期准备。为应对相关经营风险,小何应当在经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合理规避风险,在合规的框架内寻求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承办法官王力与该家快递公司进行了进一步沟通,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快递网点都需要接受快递公司的垂直考核,但相关考核事宜未作规范、公开的告知和提示,在内部垂直化经营中存在漏洞。
为了让双方当事人都能得到最优的解决办法,法官在倾听完双方意见后,一方面向小何强调,创业并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作为经营主体,应对快递驿站的经营风险有相应的预期。另一方面,对于快递公司将经营的风险和损失都由一线经营主体来承担的制度,提出应有所优化。在法官的释法明理中,双方都深刻认识到己方在本案中均存在履行瑕疵的内容,在经营活动中出现了一些过错和疏忽。
在此基础上,经双方同意,法官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这起案件很顺利地达成调解。小何当庭表示,今后会以更加谨慎的态度开展经营活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严格履行协议约定,做好自己的小生意。快递公司也表示,会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提升考核机制的合理性和专业性,也会充分保障内部的公开度和透明度,织好片区快递网点“一张网”。
【案例点评】
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坚持情理法融合,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当事人可以通过约定方式确定权利义务,但该种约定应当合法合理。承办法官结合快递行业中与快递网点经营现状,充分倾听、了解当事人各方的意见。同时,在司法审查中,法官穿透意思自治的外观进行实质审查,准确判定法律关系本质,查明了个人和快递公司分别存在的问题,打开“隐蔽关系”,在合法合理的尺度内达成双方利益的平衡,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