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多元解纷

她刑满释放后发现房子被舅舅出租了

多方搭建协商平台,解决居住难题

章炜

本文字数:1441

  □  记者  章炜

  多年前,女子因罪入狱,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刑满释放后,原户籍地房屋已经动迁,动迁所得的房产由舅舅继承,房子里还有其他租客。无处居住的她该怎么办?在静安区福民法律服务中心、居委会、律师的合力之下,多方积极搭建协商处理平台,她的居住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动迁房被舅舅继承

  多年前,魏女士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刑满释放后,得知原户籍地房屋已经动迁,而原房屋的承租人——自己的母亲也已去世,动迁所得的房产由舅舅继承,且被出租给了他人使用。因魏女士刑满释放恢复户口未满一年,根据规定也不能申请廉租房,这使得原本就困难的魏女士更加雪上加霜。

  魏女士曾经与母亲共同居住,刑满释放后,她面临着无处居住,又无法申请廉租房的困难局面。绝望的她多次前往南京西路街道寻求帮助,诉说自己的苦恼。

  街道邀请了福民法律服务中心,共同为魏女士的居住问题出谋划策。了解魏女士基本情况后,福民法律服务中心立即派出了在家庭纠纷协调以及心理疏导方面有特长的律师,引导魏女士合理妥善解决自己的居住问题。

  多方协商,维护权益

  律师首先以平等的姿态,向魏女士解释了廉租房问题上的政策所限,同时也告知了魏女士“天无绝人之路”的理念。魏女士在律师的引导下,情绪有所好转。见此机会,律师为魏女士指出了一条明路——魏女士可以通过与舅舅协商的办法,取得动迁所得房屋的居住权。

  原本绝望的魏女士在夹缝中看到了希望,但她又望而却步,迟迟不愿采纳律师的意见,并表示担心自己与舅舅多年不曾联系,似乎已经不太可能进行协调。

  根据反复观察,律师从魏女士的心理进行分析,认为魏女士不愿与舅舅进行协商,源于她入狱多年后,将自己放置于弱势群体的自卑心理。她担心自己受到社会歧视,更容易对与人交流产生一定恐慌。

  为此,律师采取心理疏导的办法,首先告知魏女士她已经刑满释放,现在是合法的社会公民,与他人完全平等;同时又鼓励其通过协商的合法渠道,勇于维护自身权益。最后,律师表示,可以帮助她收集相关房屋动迁时期的证据,以事实说话,用证据材料为魏女士的诉求提供有力支撑。

  在律师的疏导下,魏女士的自信心渐渐恢复了。她表示,自己曾经与母亲共同居住,当年动迁的住房调配单上一定有母亲的名字,也许这便是她能够与舅舅进行住房协商的有力证据。

  为了帮助魏女士寻找当年动迁调配的证据,律师通过寻找当年动迁单位、走访动迁房屋所在地居委会等方式,为魏女士收集了住房调配单、动迁情况、房屋产权情况等多份证据,有力证明了魏女士对动迁所得房屋基本权益。

  面对这些充分详实的证据,魏女士心里有了底。但紧接着,她又在如何与舅舅协商方面犯了难,她担心自己势单力薄,又没有合适的协商平台。为此,街道主动与动迁房屋所在地的司法所及居委会联系,为魏女士搭建协商处理平台,律师也为魏女士出谋划策,提供多种可行的协商方案。在街道与律师的协调配合下,魏女士与舅舅关于房屋居住权的协商处理问题很快走上了正轨。

  【案件启示】

  在魏女士与舅舅协商的过程中,调解员并没有因为魏女士的所涉房屋在外区而“撒手不管”,而是继续跟踪魏女士的协商情况,与街道共同为特殊人员搭建平台。

  与魏女士交流的过程中,调解员始终保持平等、尊重的姿态,更以有效的劝导方法使魏女士恢复自信、融入社会,保障了她争取合法权益的权利。快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体现了调解员对于难题的全局把握和处置。

  面对魏女士的心理恐慌,调解员没有为劝导而劝导,而是将证据作为支持,使魏女士看到自己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有力证据,体现了调解员在司法实践中的经验积累。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多元解纷 B04她刑满释放后发现房子被舅舅出租了 章炜2025-02-07 2 2025年02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