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天平守沪

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治理智慧

静安法院:把司法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

杨郭雯/陈润文

本文字数:1423

  □  杨郭雯  陈润文

  “现在开庭!”近日,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在静安区宝山路街道公开巡回审判一起遗产继承纠纷案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静安区人大代表、宝山路街道工作人员以及各居委的调解主任等40余人旁听庭审。

  “沉浸式”观摩审判流程

  原告王先生的父母有一套共同共有的房屋,父亲去世未留遗嘱,起诉要求按照法定继承享有房屋25%产权份额。而王先生的母亲则要求自己全部继承该房屋。庭审中,法官通过法庭调查、举证质证、辩论陈述等环节,让旁听人员“沉浸式”观摩审判流程。最终,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母亲全部继承并享有房屋产权。庭审后,法官结合案情,简要地向旁听人员介绍了法定继承的相关法律规定。

  “原来法官是这么审理案件的”“法定继承是这样的”,旁听人员在休庭时热烈讨论着,进一步加深了对审判流程以及法定继承的理解和认识。

  上海市静安区人大代表李黎表示:“‘沉浸式’观摩巡回审判后,我切身感受到静安区人民法院以巡回审判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治理智慧。”

  上海市静安区人大代表王俊山则认为,巡回审判不仅方便群众诉讼,使得司法资源更加贴近基层,减轻了百姓诉累,更是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

  探索“家门口”的司法服务

  为积极响应中央政法委《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贯彻落实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的“巡回审判在各街镇全覆盖、诉讼服务在综治中心全覆盖”要求,静安法院自2024年起,在区委政法委的领导下,积极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法治模式。截至2025年2月底,已完成对辖区内全部14个街镇及1个园区的巡回审判点授牌,把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开展了15次巡回审判,实现巡回审判各街镇全覆盖,并将诉讼服务延伸至综治中心,致力于将司法服务送达至社区居民身边。

  同时,静安法院联合区委社会工作部制定《关于开展“社区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建立了包括先行调解、案件庭审、判后答疑、普法宣传、人员培训在内的“五位一体”工作机制。与居委会、平安办、社会办等部门形成多元联动机制,共召开社区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5次,设立社区巡回法庭工作站15个。

  静安法院还邀请人大代表、人民调解员、居委会党员干部、业委会代表、居民代表等旁听庭审及参与庭后普法活动,累计邀请各方代表参加旁听庭审450余人次。加强社区巡回法庭硬件建设,借助社区活动中心、居委会活动室、模拟法庭等建设临时法庭,目前已在3个街道设立固定法庭、12个街道和园区设立临时法庭。

  “审判+普法”双轨并行

  借助数字赋能,静安法院利用司法大数据定期分析社区纠纷成诉情况,明确社区巡回审判的案件类型,如继承纠纷、指定监护人纠纷、租赁合同纠纷等。通过“审判+普法”双轨并行的方式,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基层社区矛盾纠纷。目前,已审理了15件典型案件,并面向700余人次开展以案释法普法宣讲活动,有效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纠纷调处效率。

  静安法院还将诉讼服务延伸至综治中心,设立法院窗口、法院系统专线,派员常驻,全方位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实现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快速对接,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提供快速转立案通道,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将诉讼服务送达到每个居民身边。入驻以来,已为183人次提供法律咨询。

  下一步,静安法院将进一步扩大社区巡回审判覆盖面及受众面,与综治中心其他入驻单位紧密协作,将纠纷解决在社区、矛盾化解在诉前,为推进基层依法治理赋能增效,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天平守沪 B02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治理智慧 杨郭雯/陈润文2025-03-21 2 2025年03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