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姚涛 记者 徐荔
监狱医疗是刑罚执行与基本人权保障的交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规定,监狱医疗机构必须为在押人员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这是国家履行保障公民生命健康权的具体体现。
上海市监狱总医院承担着为政法系统羁押人员提供医疗保障的任务,目前已形成集关押、教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监管医疗管理模式,并在上海监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中积极推进监管医疗高质量建设。医院对病犯不仅从生理上给予救治,更从心理上给予安慰及指导,让犯人在改造的过程中感受到执法的温度,有效发挥“救死扶伤”和“改造育人”的双重职能。
今天,就通过三个故事来看“救治与矫治”如何双轨并行……
颤抖的指甲钳
在监狱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里,任何细节都有可能影响犯人的矫正,即便是一个手握指甲钳的小动作也绝非无关紧要,这一点在小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身患肝炎的小廖被送押办理住院事宜时,监狱总医院民警被告知尽管小廖平日里深受肝炎之苦,但在收押时的各方面日常改造都很正常。原本看似平常的交接手续,却在做入院必要的清洁工作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你的手怎么回事?”民警敏锐地发现,小廖那握着指甲钳的右手一直在不停地颤抖,而且颤抖的幅度远远超过正常生理反应。“我看你手抖得厉害,如果你需要帮忙的话,可以告诉我们。”民警对小廖说。
“没……没什么……”或许是全新的环境多少让小廖有一些局促,抑或许作为犯人的他始终对民警抱有一定的戒心,那时的他并不愿意与民警做过多的交流,恍惚的眼神中似乎隐藏了不少秘密,“就是剪个手指甲而已,我自己可以的。”
见小廖坚持,民警便也再未多言。只不过,这初次对话却始终萦绕在民警心头。于是,民警又调来小廖的病例记录仔细翻看,并与先前的送押单位民警做了几番沟通,这才了解到,小廖在入狱之前曾因酗酒导致酒精成瘾,同时还伴有癫痫发病史。掌握这一情况后,监区民警立即与小廖的主治医务民警沟通、商讨,并决定对小廖进行更换护栏床、防跌倒等相关重点看护。同时,针对小廖可能随时病发的癫痫,也做好了各种治疗及应急预案。
巧的是,四天后,小廖果然癫痫病发。由于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小廖的病情很快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眼见民警对自己的关心并非出于例行公事,小廖也放下了先前的戒备之心,“前几天是我没有完全主动坦白自己的过去,给你们添麻烦了。”
“在这里,你既是犯人,也是病人,在改造的同时保障你的生命健康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真的非常感谢,我曾经以为不会再有人管我了,想不到……”
“这个世界上,只要你不自弃,总有人会管你。未来的路还长,希望你能在这里好好改造,出狱之后重新做人。”
“我会记住的……”
遗产“风波”
对于正在服刑的犯人而言,可能没有什么比得上一封家书更能让自己欣慰了。但是对于小汪来说,今年2月收到的一封家书却无异于给了他“重重的一击”。
事情还要从小汪的主管民警收到信件的那天说起。
那天,民警按照规定对服刑人员的信件进行安全检查时了解到,小汪的母亲已经于近期离世。民警回想起之前小汪的服刑表现以及平时与他的沟通情况,小汪身患艾滋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但他平时比较好动。然而,每次与小汪谈起母亲时,他就像是变了个人一般,语气柔软,充满憧憬。
原来,因为过往的生活经历,小汪对母亲有着很深的感情,被判刑后他天天盼望着可以早日服刑完毕与母亲相聚。可以说,母亲就是他在狱中服刑时最大的精神寄托。
母亲的离世对小汪来说一定是个沉重打击。收到信后,小汪突然瘫软在板凳上,神情恍惚,半天没缓过神来,此后的几天里也如民警预料的那样,平日里那个好动的小汪不见了踪影,整个人意志消沉,时常整天一言不发。
针对这一情况,主管民警主动对小汪进行多次开导,帮助小汪逐渐走出悲伤情绪。
而一个月后,小汪又收到了一封家信,信中写到关于小汪母亲遗产继承的问题,因涉及房屋以及小汪母亲与他人共同经营的公司等具体财产的划分,小汪又开始变得焦虑起来,整日坐立不安。
对此,监区为小汪提供了法律援助,多名院内民警兼职公职律师针对小汪面临的继承问题展开分析。小汪虽是犯人,但他的正常权益仍然应该得到保障,公职律师分析小汪可继承的遗产份额后,建议他委托亲戚办理相关事项。
在把完整流程的各步骤解释完后,小汪也长舒一口气,心里总算不再那么没底了。
对抗治疗的“双人博弈”
作为一名监狱民警,严格的管理永远只是工作的“上半篇”,要会“倾听”服刑人员的心声,才能使管教工作事半功倍。
丙肝病犯小松与小齐的“软对抗”就极具典型性:前者利用漫长刑期消极接受治疗,而后者则借余刑较短经常要挟民警称要投诉。住院期间,小松经常抱怨管理严格、伙食不合口味。同监区的小齐见状立即效仿,也与小松相互影响,不配合治疗,导致病情反复。
对此,监区民警一方面依据住院病犯行为规范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另一方面,监区也采取了相应的“柔性策略”予以辅助,即引入医院肝病专家开展“管、医、患三方会谈”。
同时,民警还对小松与小齐进行心理干预,通过沙盘治疗暴露他们“病耻感—抗拒治疗”的心理链条。通过多角度分析,多次对小松与小齐进行教育开导,从内心端正思想,并通过结合监狱规定教育,转变了他们的投机思想。
民警的话>>>
监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总是与改造、严格、冰冷之类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并以此时刻提醒着人们不要触碰法律的红线。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正是对于那些失足的犯人,才需要予以更多的关注与关心:不仅从法理上对他们进行教育矫治,更要从情理上感化他们,帮助他们从犯罪的深渊中逐渐找回自己。而监狱总医院作为法定的行罚执行机构,既是改造犯人的监狱,同时也是治病救人的医疗机构。
惩罚是一种医治罪犯的方式,但其治愈的不应单单是犯人之身,同时更应当治愈犯人之心,治愈犯罪所带来的负面效果。
就像米歇尔·福柯在其《规训与惩罚》中所指出的那样,判决针对的是犯罪行为,但是判决同时也针对人的情欲、本能、变态、疾病、失控、环境或遗传的后果,从而使犯人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回归社会,开启新的人生。(文中服刑人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