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走近人大

陶剑力:双职担使命,为民织就乡村振兴“幸福网”

本文字数:1149

  □  宝山人大供稿

  在宝山区罗店镇四方村,总能看到一个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村民院落——他是宝山区九届人大代表,也是四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剑力。从传媒公司的白领到扎根基层16年的“泥腿子”干部,从村民口中的小陶到乡村振兴的领路人,他用双重身份架起民声与政策的桥梁,将一片化工旧地蜕变为文旅网红村,更用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初心。

  2009年,在外闯荡多年的陶剑力选择回四方村,从一名村条线干部成长为“一肩挑”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过去,四方村里电动车“飞线充电”、车辆乱停乱放等安全隐患让村民提心吊胆。陶剑力通过“话家常”平台摸清症结,发动党员带头拆除违建,腾出空间新建400个车位和智能充电桩。村民老张感慨:“现在停车规范了,充电安全了,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下了!”这场改造,不仅解决了民生痛点,更让村民看到“说话有人听、办事有回音”的诚意。

  石太路两旁,曾经的五金加工厂和物流堆场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乐源慢生活文化村。抖音电商直播间里,主播正推介本地农产品;宠物主题咖啡馆外,年轻人举着相机打卡;标准化菜市场内,商户忙碌而有序……这片62亩的“网红地标”,是陶剑力推动集体经济转型的“代表作”,也是他践行人大代表建议“提得准、办得实”的生动注脚。

  “乡村振兴不能守着老本‘躺平’!”面对土地资源匮乏、产业低端的困境,陶剑力提出“三驾马车”战略:盘活存量土地市场+引入文旅新业态+战略购置优质资产。但转型之路布满荆棘。“慢生活”项目推进时,土地权属纠纷错综复杂,多家腾退企业抵触情绪强烈。陶剑力一边借助“一庭三所”(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化解矛盾,一边以区人大代表身份对接区规资局、消防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加速审批。最终,项目实现“零上访、矛盾100%调解”,村集体年收入增长超40%,昔日“工业锈带”蜕变为“生活秀带”。

  “人大代表不仅是村民的代言人,更是区域发展的‘黏合剂’。”陶剑力与周边村建立跨村协同机制,与金星村、义品村定期召开书记联席会,共商道路维护、河道治理等区域性难题。针对大家普遍反映的镇级涉农资金审批慢、部门衔接不畅的堵点,他作为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委员,多次在人大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上积极建言献策,聚焦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地见效,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建议优化审批流程、强化资金监管,不断推动项目高效实施,帮助区域共同发展。

  村民曾抱怨:“镇里的公交终点站如果向北延伸,就大大方便我们出行了!”原先作为村书记、主任,陶剑力曾向镇里反映这个情况,担任区人大代表后,他又向区交通委提交建议,促成公交线路优化。通车当天,不少村民们兴奋地来到车站,要坐一坐体验一下家门口的公交车。村民开心的笑容让陶剑力更加坚定:“双重身份不是负担,而是为民服务的双倍‘工具箱’。”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走近人大 B01陶剑力:双职担使命,为民织就乡村振兴“幸福网” 2025-05-14 2 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