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陈颖婷
夜幕低垂,闵行区一处隐蔽厂房内,王女士捧着小猫“布丁”的骨灰罐走出大门。她刚支付了2000元完成火化服务,却对所谓的“单独火化”心存疑虑。“他们说只能这样处理,但整个流程都在封闭车间里,我什么也看不见。”王女士的困惑不是个例,像“布丁”这样需要体面告别的伴侣动物每年数以万计。“公立宠物殡葬机构全市仅1家,早已供不应求。”在市人大代表吴爱华的调研报告中,这句话道出了上海百万养宠家庭共同面临的困境。随着上海养宠人群突破百万,宠物离世后的善后需求激增,而公共服务与行业规范的滞后,使得宠物殡葬成为城市管理的新课题。
困局:唯一公立机构难撑百万需求
上海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公立宠物殡葬机构,自2005年以来,已累计处理宠物25万余只。2024年6月,该中心正式开放宠物单独火化服务,这一举措本应给广大宠物主带来福音,然而仅仅半年内,中心就承接了超千单需求。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这一家公立机构显得力不从心。
在上海市人大代表吴爱华的调研报告中,有一句话深刻地道出了上海百万养宠家庭共同面临的困境:“公立宠物殡葬机构全市仅有1家,早已供不应求。”市场的巨大缺口,使得社会性的宠物殡葬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这些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却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行业准入复杂是摆在众多从业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吴爱华代表在问题分析中指出:“成立宠物医院要经过至少4个部门审批,各部门标准不一,耗时数月甚至超过一年。”而在宠物殡葬领域,情况更为严峻。由于缺乏明确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整个行业处于一种无序发展的状态。服务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服务内容更是参差不齐。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采取欺诈手段。
许多宠物主在寻找宠物殡葬机构时,都遭遇过类似的经历。一位宠物主反映,他在选择一家社会性的宠物殡葬机构时,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地承诺“全程独立火化”,并给出了1800元的报价。但当他追问能否观看火化过程时,对方却立即改口:“设备间有辐射危险,主人只能在休息室等待。”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让宠物主们对商家的诚信产生了极大的质疑。
除了价格和服务内容的不规范,环保隐患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吴爱华代表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缺乏规范操作流程,一些不规范的殡葬方式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一些小型宠物殡葬机构为了降低成本,在火化过程中可能存在排放不达标的情况,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破局:部门联动填补监管真空
面对宠物殡葬行业的种种乱象,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在对市人大代表的答复中坦言:“宠物殡葬是新兴行业,国家尚无相关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和职责分工尚不明确。”但市农业农村委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要求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参照病死畜禽处理标准,提供单独与集体火化两项基础服务,以满足不同宠物主的需求。
在价格监管方面,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采取了专项整治行动。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解释监管难点时表示:“目前宠物诊疗和宠物殡葬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我们依法查处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外加价、虚假折扣等价格违法行为。”通过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部分商家乱收费的现象,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宠物医院审批难题,“一业一证”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市农业农村委介绍:“开办宠物医院涉及动物诊疗许可、排水许可、辐射安全许可三个事项,现已整合实现‘一表申请、一证准营’。”目前“宠物医院”已被列入上海市“一业一证”改革行业目录。这一改革举措大大简化了审批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宠物医院的开办提供了便利,也有助于规范宠物医疗服务市场。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宠物殡葬行业的供需矛盾,吴爱华代表提出了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建议:“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在未来3-5年内,新建至少5家公立宠物殡葬机构,合理分布在各个区域。”这一建议得到了主管部门的积极响应。针对代表建议,上海已制定具体规划,旨在通过增加公立机构的数量,提高服务供给能力,满足广大宠物主的需求。
在制度层面,修订《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已提上日程。市农业农村委表示:“正配合市公安局围绕犬只无害化处理等全环节研提对策,加快推动立法修订,消除监管空白、补齐监管短板。”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为宠物殡葬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构建生命关怀的“最后一站”
随着上海养宠家庭的持续增多,宠物殡葬服务的规范化已成为城市文明建设重要一环。对广大宠物主来说,宠物不仅仅是动物,更是他们生活中的亲密伙伴,是家庭的一员。当宠物离世时,他们希望能够给予宠物一个有尊严的告别,这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吴爱华代表建议政府部门如需制定宠物殡葬行业的收费标准,应当将收费项目纳入中央或者地方的定价目录,由价格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和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定价目录规定的定价权限和具体适用范围,制定在本地区执行的收费标准。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