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章炜 见习记者 陈姝楠
随着服务行业的细分和社交媒体的发展,陪拍、陪爬、陪跑……陪伴经济应运而生。“陪拍50元一小时,审美在线,需承担门票路费,免费提供向导……”陪拍在各大社交平台掀起热潮,以亲民的价格以及个性化的服务,颇受年轻人青睐。然而,“看起来很美好”的约拍,消费者却频频陷入“买家秀与卖家秀”的现实落差。不少消费者反馈,精心挑选的摄影师所呈现的成片与宣传承诺相去甚远,不仅拍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客户体验也大打折扣。
每小时几十元到几百元,报价参差不齐
“陪拍”可以理解为陪伴和拍摄的“组合拳”,既满足人们出行过程中的陪玩、陪游需求,也给那些想要拍出好照片的人提供了选择。近日,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迪士尼陪拍”等关键词,看到数百条相关帖子,内容涵盖拍摄服务、底图精修以及客户返图分享等,不少摄影师标注了“大学生兼职”“低价陪拍”“底片全送”等关键词,价格多为每小时几十元到几百元,服务范围包括旅游陪拍、逛街记录、景点打卡等。这些帖子吸引了大量点赞和收藏,许多网友在评论区询问价格、档期和拍摄地点等细节,不少网友留言表示“性价比超高”“想立刻预约”。
5月31日,记者来到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下午3时,记者在小红书找了几位陪拍摄影师,分别在帖子下面留言。很快,一位名叫“小八独立女摄”的博主回复了留言,她告诉记者:“跟拍价格是99元,可以选择半小时或者一小时,拍摄时还会提供动作指导。”拍摄机位则是围绕城堡区域、泡泡机、小飞象、米奇米妮等网红场景。同时,该名摄影师表示,拍摄的底片当天会返给客户,精修1-5天。“但是由于用户量大,今天的拍摄计划已满。”她说道。
“虽然我刚入行一个月,但其实里面的水挺深的。”小红书ID为“今天没吃饱”的网友告诉记者,她原本是一名会计,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步入陪拍摄影师的行列。“我是上个月办理的年卡,几乎每天都会来迪士尼抓路人拍照,有时候也会在网上发布帖子提前预约时间。”她透露道,由于自己是该赛道的新选手,前期主要是以“互勉”(即摄影师和模特在平等的基础上,约定互相免除费用进行拍摄)为主,后续会视情况定价格。
“交了定金才发现他的客片是偷的”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陪拍服务市场呈现典型的“个人作坊式”经营特征:从业者多以个人名义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发布服务帖,通过私信沟通与客户达成口头约定,全程缺乏正规合同约束。作为一种新兴业态,陪拍存在“盗图接单”、小号转包牟利、成片“货不对版”等方面问题。
“100元就当买个教训,以后肯定会擦亮眼睛。”网友CICI近日向记者讲述了她在约拍时遭遇了“冒名接单”的套路。她表示,自己在小红书上找约拍,发现一个拍摄主页的客片风格与自己的预期高度吻合。“当时我看了看客片觉得很喜欢,对方说自己是大学生,价格是346元两小时,我觉得可以接受,便交了100元定金,约定几天后在淮海路附近拍摄。
拍摄当天,摄影师一到现场,CICI就发现不对劲。“我们互相聊起来发现,和我对接的人根本不是摄影师本人,那些客片都是偷来的。他接了我的单之后,马上用另外一个小号发布了拍摄需求信息,从中选择了价格比较便宜的摄影师,其中赚取差价,实际承接拍摄服务的摄影师才60元一小时。我和摄影师去质问他之后,他将我们俩都拉黑了。”向摄影师支付了120元费用后,CICI最终没有拿回100元定金。
在小红书等平台,网友发布的陪拍“避坑贴”比比皆是。名为“哈基米”的网友表示:“底片共700多张,基本上一半都是废片,其中包括眼睛闭上、没对上焦、构图太差、过曝等。”该网友还表示,约定下午1点开拍,第二天摄影师说睡过头要2点拍,但实际上又迟到近一小时,最终导致下午3点才开始拍。“成片真的挺灾难的,感觉摄影师来混时间混钱的,我也感觉到她拍摄中有点随意。”该网友还透露,摄影师让返客图,却删了自己的微信无法继续联系。
近日,记者在武康大楼门口遇到了摄影师小季。她告诉记者,她起初是爱好拍摄,后来干脆做专业的摄影师,平时在武康路与外滩附近给游人拍照,价格为30元一张精修照。她平时也在线上接陪拍单,价格为699元一小时。记者问及她的定价逻辑时,小季表示:“价格都是我自己定的。我做了两年多了,客户基本上还是认可的。这个行业确实鱼龙混杂,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小季提到,有部分刚入门的摄影师,会在平台上放一些水平较高的样片来吸引客户,结果出片质量是天差万别。“还有些摄影师靠‘100元打包随便选’的低价吸引客户,实际上是‘无效连拍’凑数,最终成片没有一张能看。”
网上频现“避雷挂人”,行业规范化需求迫切
记者调查发现,当陪拍纠纷发生时,消费者因缺乏书面协议约束,往往陷入“维权无据”的尴尬境地,很多人选择在社交平台“挂人曝光”,曝光对方的ID号、作品对比图等信息。业内人士表示,陪拍行业的野蛮生长与相关法律规制的滞后形成对比。当“挂人”成为无奈的维权选择,折射出这个新兴服务行业亟待法治化规范的迫切需求。
针对陪拍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彭辉教授表示,陪拍现象中侵权纠纷频发最主要的原因是摄影师的门槛低、没有明确的约束条例限制、定价缺乏标准化、虚假广告宣传等。同时,部分消费者和摄影师缺乏时间管理概念,导致迟到早退也是发生纠纷的原因之一。
彭辉建议相关行业协会统一示范指引,该指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针对拍摄过程中的规范化操作、后期制作的水平、作品质量的认证、价格等制定标准。同时,彭辉建议约拍摄影师行业可以借鉴《上海市街头艺人许可证》管理模式,对想要加入约拍行业的摄影师进行合格证考核,从源头规范行业的准入门槛。同时,相关行业协会应构建系统的培训体系,聚焦拍摄技巧、版权法规、服务规范等核心领域,帮助从业者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服务质量,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专业化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在规范约拍乱象方面,第三方平台应压实主体责任,加强对摄影师资质的审核把关,针对收费标准不一、缺乏行业指导、纠纷处理难有参考依据等问题,应为其立好规矩,并对相关服务做好质量评价和管理规范。
事实上,部分平台已在评价体系、摄影师准入机制等方面探索规范化路径。庞先生从2015年转型成为一名全职摄影师,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家专业平台的运作模式:该平台建立摄影师准入机制与实名制评价体系,将接单表现量化为“业务技能”与“协作表现”两大评分维度。前者涵盖设备专业度、成片合格率、拍摄数量、是否避免无效连拍等技术指标,后者则考核准时率、沟通态度、传图及时率等服务细节。“系统会根据历史接单数据和客户反馈生成综合评分,分数越高,订单越多。”
彭辉也建议建立评价体制,消费者可以对摄影师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倒逼从业者提升专业素养。在支付环节,可以引入第三方支付担保模式,以资金暂存托管的方式建立交易信任纽带,从支付环节切断纠纷根源,为行业健康发展筑牢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