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法治青春

警惕游戏交易、红包返利……

上海警方公布暑假高发骗局,一起守住零花钱

本文字数:839

  “客服”要求扫码?“老师”突然让你交费?看到“充值返利”“免费领装备”的广告心动了吗?——你可能正在掉入诈骗分子设置的陷阱!市公安局近日曝光了三起暑假期间高发骗局,教大家识破骗子的话术漏洞。

  网络游戏虚假交易诈骗

  手法分析>>>

  诈骗分子在社交、游戏及二手交易平台物色目标,通常瞄准有购买装备需求或出售游戏账号的用户。添加好友后,他们会确认交易流程,并通过发送链接或诱导下载特定APP,引导受害者在指定交易平台注册交易。随后,便以提现失败、需交押金或保证金、账号冻结等借口,诱使受害人扫描所谓“客服”提供的二维码进行多次转账。得手后,诈骗分子会要求受害人删除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待受害人醒悟时,早已被对方拉黑屏蔽。

  警方提示:网上买卖游戏账号(装备)等虚拟商品时,凡是对方提出在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的都是诈骗!

  冒充熟人诈骗

  手法分析>>>

  诈骗分子会盗用受害人熟人或老师的照片和姓名包装社交账号,通过添加好友、拉入特定群聊或潜入现有群聊的方式接近受害人。他们先以这些身份嘘寒问暖或模仿语气发出指令博取信任,并以“时间紧迫”“机会难得”等借口施压,催促受害人立即操作。

  警方提示:如他人在微信上提出转账请求,需通过电话、视频等能产生实际交流的方式确认对方是否为本人。请养成设置好友备注的习惯,有助辨别“克隆”好友。

  红包返利、领取福利诈骗

  手法分析>>>

  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散布“红包返利”或“免费游戏皮肤”等虚假活动信息,诱使青少年添加其为好友。随后,诈骗分子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在显示的付款页面输入小额钱款,并谎称支付不会实际扣款,承诺支付后即可获得十倍返利或皮肤。受害人支付后发现钱款被扣。诈骗分子随即以“需用父母手机验证退款”等理由,诱导受害人视频通话,持续诱骗其多次扫码付款,并在提供虚假支付凭证后便失联。

  警方提示:不轻信“免费领取”“大额返利”等说辞,等对方提到转账时需提高警惕,及时告知父母,以免受骗。

  (整理自警民直通车、上海发布)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青春 B01警惕游戏交易、红包返利…… 2025-07-01 2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