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葳然
本报讯 “杜警官,我们看到你上电视新闻啦!”“我们也感觉光荣!”这是日前记者在东新路137弄小区里的一段对话。居民口中的“杜警官”是普陀公安分局东新路派出所民警杜俭健。
2008年12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舟山保障基地转业的杜俭健成为一名社区民警。近3年来,在她所管辖的社区内,一直保持着涉公安业务12345投诉量为“0”、110报警量为“0”的纪录,这里的居民也亲切地叫她“社区的女儿”。
“不要说到里面去,一听‘合德里’三个字头都大了。”这是杜俭健对所辖社区的第一印象。记者来到东新路137弄发现,这个旧社区周边已建起了新式住宅小区。而在合德里社区动迁之前,这里曾让许多男民警都“望而却步”。
“当时居委会的人看到新来的是女民警,不太相信我,觉得我搞不定。”在采访中,杜俭健告诉记者,当时的她下定决心把本职工作做好,但第一天就被“上了一课”。
“那天我骑自行车到社区开展工作,抬头就是‘一线天’,走着走着我还迷路了,找不到自行车放在哪里。”回忆起第一次到合德里社区的场景,杜俭健仍历历在目。在此后三天的时间里,她还穿坏了两双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那时,社区里一位患有唐氏综合症的男子总称杜俭健为“保安”。一天,她发现该男子不顾病情和家人劝阻仍在偷偷饮酒,于是第一次“翻了脸”。“那天我语气也比较凶,被我训了一顿之后他一下子蒙了,我就问他‘我说话你听吗?还说我是保安吗’!”
就在这名男子沉默期间,另一位有语言障碍的男子在不远处指着杜俭健左臂上的臂章,逐字读出了上面的字“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我没有想到他会读出来,被他这样一读,我想自己是不是有点凶了,管的有点多了。”杜俭健说,“现在回想起来是出于责任心,虽然不负责管这么多,但在当下就只有这一个想法。”
就在上月,88岁的钱阿婆在家中昏厥,杜俭健用一把保留在自己身边的备用钥匙为抢救老人争取了时间。近日,老人的女儿到派出所送来一封感谢信,信中写道,感谢她多年以来细致的工作和默默的付出,感谢她在社区大家庭中传递的正能量。
“我也有很多知识盲区,作为一个女同志,很多体力活也未必能胜任。”杜俭健说,“但社区工作就是这样的,很多事情都很平淡,靠的是日积月累,你做的每一件事对于老百姓来说,都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
走到东新路137弄小区门口,杜俭健抬手向记者示意道:“这就是我平时工作的地方。”记者无意中看到,她的手机屏保是一枚鲜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在进入小区前,杜俭健再次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帽子,笑着说:“虽然换了身制服,但我还是人民的兵。”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