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档案钩沉

耶鲁女博士婚前离奇失踪婚礼当天被发现惨遭不幸

墙壁中的新娘

尚法斋

本文字数:3496

  □  尚法斋

  2009年的秋天,承载着300年历史、培养出5位美国总统与65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世界名校耶鲁大学,因为一起惊悚案件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天之骄女婚前失踪

  安妮·勒出生于1985年美国加州圣何西的一个越南裔家庭。她自幼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慧与求知欲,眼眸中始终闪烁着对科学的渴望。儿时,当其他孩子沉迷于玩具与游戏,安妮却常蹲在自家小院,观察昆虫爬行、花草生长,还会捧着百科全书一读就是一下午。她曾对父母说:“我要当科学家,治好所有病人。”这个愿望,成为她成长路上的明灯。

  高中时期,安妮的天赋与努力让她成为学校的“明星学生”,学业成绩全A,科学竞赛屡屡获奖,还担任校科学社团主席。2003年,她以优异成绩被纽约罗切斯特大学录取,校方为这个“未来的科学之星”提供了高达16万美元的奖学金。在罗切斯特大学,安妮主修细胞生物学、辅修医学人类学,实验室里的离心机、显微镜是她最亲密的“伙伴”。同学眼中,她是“行走的知识库”,教授们则称赞她“拥有爱因斯坦般的洞察力”,校园里流传着“下一个改变世界的科学家就是安妮”的说法。

  大学期间,安妮与同学乔纳森·维德斯基相知相恋。乔纳森性格温和,与安妮在学术探讨、校园活动中渐生情愫,两人漫步在秋日校园的画面,成为同学眼中的“爱情典范”。2007年,安妮本科毕业,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与研究潜力,顺利考入耶鲁大学药理学博士项目,向着“攻克癌症”的梦想更进一步。

  2009年9月8日,距离安妮与乔纳森的婚礼仅剩5天。清晨7点,安妮如往常一样起床,为自己煮了一杯咖啡,仔细整理实验笔记,换上白大褂,亲吻还在睡梦中的乔纳森,轻声说:“等我回来试婚纱哦。”谁也没想到,这句日常的告别,竟成了她与爱人的最后对话。

  当天上午10:11,耶鲁大学动物研究中心的监控清晰记录下安妮进入实验室大楼的画面:只见她抱着实验报告,神色平静,丝毫不知危险正悄然逼近。此后,实验室与办公室的搜查显示,她的笔记本、实验器材都有序摆放,没有挣扎、打斗的痕迹,仿佛她只是“临时离开”。

  当晚,室友发现安妮彻夜未归,手机无人接听,社交媒体也没有更新。起初,大家猜测她婚前焦虑,出去散心,可随着时间推移,焦虑转为恐慌。室友们报了警,警方最初也倾向于“恐婚出走”的推测,毕竟婚前压力导致的临时逃避在现实中并不罕见。

  但耶鲁大学的监控系统很快推翻了这一猜想。校园内数百个监控形成的安全网络显示:安妮进入实验室大楼后,两个出入口的监控都未捕捉到她离开的身影;中午12:55,实验室大楼突发火灾警报,全体人员疏散,可人群中始终没有安妮的身影。警方意识到,这个活泼开朗、极少单独前往陌生环境的女孩,极有可能仍被困在实验室区域,甚至遭遇了不测。

  警方迅速启动大规模搜索:调阅所有校园监控,追踪实验室垃圾车的行驶路线,排查周边街道与建筑,动员师生志愿者参与寻人……三天过去,安妮仿佛人间蒸发,没有一丝线索。耶鲁校园被压抑与恐慌笼罩,原本充满学术气息的走廊,弥漫着紧张与不安。学生们不敢独自去实验室,夜晚的校园里,结伴而行的身影取代了往日的悠然独行。

  校方悬赏1万美元征集线索,可电话那头要么是恶作剧,要么是毫无价值的猜测。安妮的父母从加州赶来,在新闻发布会上声泪俱下:“我们的女儿是那样热爱生活与科学,她不会轻易放弃,求你们帮帮我们……”乔纳森则整日守在警局与校园,眼神空洞,嘴里反复念叨:“她早上还说要试婚纱的……”

  墙内的惊悚发现

  随着失踪时间迈入第五天,警方决定对安妮工作的实验室及地下区域进行“掘地三尺”的详查。这一查,竟揭开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

  安妮的实验室位于耶鲁动物研究中心的地下室。这里常年饲养着实验用的小鼠、大鼠与其他动物,通风系统全力运转,仍无法驱散空气中弥漫的腥臊味。昏暗的灯光下,金属实验台、层层叠叠的饲养笼与各种精密仪器排列整齐,却也透着一股冰冷的肃杀之气。

  上百人的搜查队伍与法医团队进驻后,从安妮的专属实验台开始,逐个房间、逐个角落检查。在安妮实验室的门上,侦查人员发现了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血迹;抬头望向天花板,一只沾有血迹的橡胶手套与一只白色袜子静静躺在那里。经辨认,那只白袜正是安妮失踪前穿的款式。紧接着,一件沾有大片血迹的黄色实验服被找到,布料上的褶皱与血迹喷溅形态,暗示着这里曾发生过激烈冲突。

  更令人心惊的是,在相邻的一间实验室内,警方意外发现一粒细小的红色珠子。通过比对安妮的日常照片,他们确定:这粒珠子来自安妮常戴的一条项链。种种线索如同拼图般拼接起来,指向一个残酷的事实:安妮在这片区域遭遇了致命伤害。

  警方调来专业的警犬。当警犬在一处墙壁前狂吠时,所有人的心跳都提到了嗓子眼。这处墙壁有个为维修管道预留的矩形孔洞,大小约等于一台电脑显示器,外部加装着一块不锈钢面板,平日用以遮挡管道。

  两名警员戴上手套,缓缓拧开面板上的螺丝。当面板被揭开的瞬间,一股腐臭与血腥混杂的气味扑面而来。借着探照灯的光,众人看到:安妮的身体被倒吊在狭窄的墙洞内,四肢因长时间悬挂而僵硬,脚上只穿着一只袜子,手上戴着蓝色橡胶手套。她的面部因窒息而扭曲,脖颈处的勒痕清晰可见。

  法医后续鉴定显示:安妮的锁骨、颈骨骨折,死因是机械性窒息;身体有精斑残留,上衣被扒至胸部以上,生前极可能遭遇性侵与暴力折磨。而发现她的日期2009年9月13日,正是她原定举办婚礼的日子。原本该满是鲜花、祝福与笑容的婚礼现场,如今却被泪水、悲叹与警笛声取代,婚礼变葬礼的悲剧,刺痛着每一个关注此案之人的心。

  神探出马  铁证如山

  耶鲁实验室门禁森严,仅本校持证人员可进入,且不同权限对应不同区域。警方迅速锁定三位嫌疑人:负责动物实验室日常维护的技术人员雷蒙德·克拉克、设备售后工人拉里·戈弗雷,以及安妮的未婚夫乔纳森。

  乔纳森首先被排除。他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案发当日,他在市区的律师事务所处理工作,同事与监控均可作证。面对警方询问,这个原本阳光的男人几度哽咽:“我和安妮约定好婚后去度蜜月,她连婚纱都选好了……”

  拉里·戈弗雷是设备售后工人,负责实验室仪器维修,能自由出入各区域且熟悉管道布局。但警方调取监控与他的行动轨迹后,发现其时间线与证词无矛盾,暂时洗脱嫌疑。

  唯独雷蒙德·克拉克,行为与痕迹处处透着反常:他的门禁卡短时间内进出安妮实验室11次,远超日常工作需求;实验室人员需在签到卡签字,安妮一贯用绿色笔,雷蒙德前期用黑色笔,后期却突然改用绿色笔签名;火灾警报后,监控拍到雷蒙德外出时蓝色工作服有红色印记,返回时印记消失。他明显换过衣服,而现场找到的带血黄色实验服,款式与雷蒙德的工作服高度相似。

  警方联系到“华人神探”李昌钰博士。这位在物证鉴定领域享誉全球的专家,对现场血迹、签到笔、带血袜子与手套、实验服等进行了细致的DNA取证。结果令人震惊:这些物品上,均检测出安妮与雷蒙德的DNA。

  李昌钰在分析报告中指出:血迹喷溅形态与DNA混合情况表明,雷蒙德与安妮有过近距离接触,且接触过程中发生了暴力行为。

  铁证如山,2009年9月18日,警方在离耶鲁大学30英里外的一家旅馆内,将企图潜逃的雷蒙德逮捕。

  真相大白:致命暗恋

  审讯室里,雷蒙德起初保持沉默,后对谋杀指控未提抗辩,却始终不愿交代作案动机。结合其前女友的爆料与警方心理侧写,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雷蒙德性格孤僻,社交圈狭窄,长期将情感寄托于工作与暗恋对象——安妮。他痴迷于安妮的聪慧与美丽,却因自卑与社交障碍,从未敢表白。案发当日,他偶然看到同事转发的“安妮婚讯邮件”,嫉妒与绝望瞬间冲破心理防线。在实验室偶遇安妮时,他试图实施轻薄行为,遭安妮激烈反抗。混乱中,雷蒙德情绪失控,用双手死死勒住安妮的脖颈……

  恰逢此时,实验室一台高压装置因故障释放大量蒸汽,触发火灾警报。大楼内人员慌乱疏散,雷蒙德趁机将安妮的尸体拖至管道预留孔,费力塞进去后,用不锈钢面板掩盖痕迹,妄图瞒天过海。

  2011年3月17日,康州高等法院对雷蒙德进行审理。法庭上,雷蒙德对谋杀指控认罪,但对性侵未遂等罪名予以否认。最终,他获刑44年,在监狱中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

  这起案件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耶鲁大学乃至全美高校的安全警钟。案发后,耶鲁大学紧急升级校园监控系统,增加应急报警装置,对实验室等敏感区域实行“双人准入制”;其他高校也纷纷效仿,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教职工与学生的安全培训。

  安妮的逝去是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但她的遭遇推动了校园安全体系的进步。耶鲁校园里,那堵曾藏过尸体的墙被永久标记,成为警示后人的“安全教育地标”。每当新生入学,导师们总会讲述这个故事,告诫他们:“学术追求之外,生命安全与人性守护,永远是校园的底线。”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档案钩沉 B03墙壁中的新娘 尚法斋2025-08-05 2 2025年08月05日 星期二